

Ethan 看著桌上堆疊如山的驗收文件與合約,在內心暗自咒罵負責簽約的業務 Marvin。原來是 Marvin 簽回來的一個客戶,認為公司交付的設備功能與合約載明的內容不符,找來技術單位一起,來來回回在客戶端裝機測試好幾個月,案子一直拖著沒有結案,原廠那端卻不斷地催著支付貨款,讓 Ethan 驚覺這個案子還沒收尾。
他找來 Marvin 臭罵了一頓,卻得到一連串的抱怨:「老闆,公司為了省成本,進貨的時候沒有加購原廠的技術支援。我只是一個業務,又不是技術工程師,還是跟著技術人員在客戶那裡辛苦了幾個月,就是想把問題解決掉。但是公司的工程師技術能力不足,又不是我的銷售技巧或是合約有問題,你罵我有什麼用?」
Ethan 更生氣了:「你不會即時反映問題上來?不懂技術又把問題蓋著、浪費了公司幾個月的時間、耗費了一堆人力,我不怪你要怪誰?你現在就把資料給我整理出來,我看看合約怎麼簽的?驗收條件怎麼訂的?我就不相信客戶有這麼難搞!」結果把資料全抱到 Ethan 的桌上,同時將自己的識別證一丟,撂下一句:「我就做到今天吧!」留下一臉狐疑的 Ethan。
解決問題、別讓自己成為問題的核心
主管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一:過度的情緒化!
面臨突如其來的挫折或是挑戰,多數人的本能反應就是保護自己、歸責他人,但這樣的反應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更難被解決。當主管無法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緒,很容易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是將情緒發洩在其他人身上,甚至可能因為情緒失控,製造出比原有問題更大的麻煩。
主管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二:堅信自己比屬下更懂!
如果部屬長期表現順從,主管容易產生一種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錯覺,在面臨真正棘手的問題時,將會嚴格挑戰主管的決策品質與能力。
當主管習慣只聽自己想聽的意見,真相與現實會從你身邊消失,不僅可能判斷失準,更容易錯失掉關鍵的決策時機。最終你不僅無法協助部屬解決問題,還可能成為問題的根源。
主管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三:將問題泛政治化!
當基層同仁遭遇到問題需要透過主管協助解決時,主管應該會立刻反應:是否需要做跨部門的協調?這時候要以解決團隊問題為優先,以整個組織績效為考量,千萬別讓泛政治化考量成為問題的核心。
如果其他部門尋求你的協助,也不能僅考慮是否為別人幫襯而貶抑了自己,或是一味評估這對你自己或部門有沒有好處,以免未來需要其他人幫助時,有相同的阻礙。
學習用上位者的視野解決問題
學習用上位者的視野看事情、解決問題,是快速讓自己成長的方法之一,但是該如何學習用上位者的方法解決問題呢?
建立「先省思、再決策」的習慣
管理幅度較大的主管,和帶領小團隊的主管,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何差異?坦白說,能領導數百人團隊的人,也是從帶領幾個人的團隊做起,能夠在職場上持續晉升、帶領更大規模的團隊,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他能從經驗中將好的方法篩選出來,成為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
目前的老闆也可能是你的「指導者」(mentor)或「教練」(coach),觀察及探詢自己老闆的決策思維,可以建立參考學習的基本模組。
當你遭遇問題需要解決和決策時,先模擬一下,如果是你的學習對象遭遇到這個問題,他會用什麼方法解決?反覆地將已知的模組在不同的情況演練,你的決策品質將會一定程度的接近你的學習對象。
觀察、判斷、驗證,發展自己的決策思維
除了觀察與探詢你的學習對象的思維以外,你也要建立自己的思辨能力,在模擬決策之後,加入自己的判斷,包括:為什麼這樣決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唯有懂得質疑與再嘗試,你才能夠真正的融會貫通,並發展出自己的思維。
當你能夠在學習對象的策略思維上,發展出自己新的想法,事後再與原有的方法做比較,就能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更完備、更成熟?
要成為一位好主管,一定要誠實面對自己的缺點,設法將不足轉變成為優勢,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心胸、提高視野,向上位者學習、又不侷限在於自己的主管和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