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期專欄,我講解了目前世界上轉型成功的公司,多半具備的職位、制度,比如轉型長、轉型辦公室和激勵方法。這一期,我會從反面提醒,轉型有哪些常見卻容易忽略的錯誤。
3 種常忽視的錯誤,導致改革功敗垂成
綠燈不變黃,直接跳紅燈: 每周跟轉型長的會議(參見圖表),專案負責人會把進度呈現在策略儀表板上,分別為一切都在掌控中的綠燈、可能延宕的黃燈以及落後的紅燈。依照常理,如果進度不如預期,燈光應該從綠燈變為黃燈,最後才是紅燈。
然而,展示黃燈要解釋可能延宕的理由、提出落後時的替代方案,一些負責人由於進度堪憂,不想老闆緊迫盯人,乾脆直接報告綠燈。直到死線來臨,綠燈突然變紅燈,導致專案功敗垂成。
「沒有很嚴謹管控的機制,轉型是推不動的!」轉型辦公室要更積極參與,像是 3 周後要展現成果,但現在連產品雛形都沒有,就知道綠燈是假的,應馬上建議轉黃燈,並研究防止紅燈發生措施,比如綠燈直接跳紅燈要設罰則。因為這代表負責人沒有善盡管理責任,提前提出預警,所以要懲罰。
轉型結束才發現數字漏洞:轉型成果是由大小不同的措施組成,大到減少 20% 成本,小則降低原子筆採購量、影印用紙。「它不是按一個鍵,就能馬上搞定的」,等到年度檢討才發現數字有缺口,已經來不及了。
正常來說,轉型辦公室如果每周會議都有掌握各專案的進度,大概能知道誰落後。最好每 1~2 個月總結一次進度,如果跟總目標差距甚遠,就要啟動替代方案,像是給予達標的專案小組超額獎勵,讓他們願意多做事;或是增添新專案,比如重啟原本沒考慮的收購計畫。
黑天鵝事件: 比如上海封城、執行長突然被辭退,或轉型到一半,工會抗議「誰允許你減少員工?」這些變化無法預防,轉型辦公室只能抱有「轉型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心態,在黑天鵝出現時,快速思考應對方案。
每月幫轉型打分數,避免努力錯方向
除了隨時注意以上 3 個錯誤,還可以考慮定期做 pulse check,掌握執行狀況。BCG 有個稱為 DICE 的工具,可用來計算現有階段的分數,估算轉型的成功率。DICE 由 4 個變數組成,分別是專案里程碑的間隔(duration)、轉型所需能力和現有專業的適配性(integrity)、老闆關切度(commitment)和員工為了轉型專案須額外投入的工作量(effort)。
計算公式:DICE = D + 2I + 2C1 + 2C2 + E
專案里程碑間隔 2 個月以下為 1 分,之後每延長 2 個月增加 1 分;適配性從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有 7 個等級,每次遞增 0.5 分;關切度分為執行長和地方負責人,從非常支持到極度漠視分為 7 種程度,依序增加 0.5 分;員工額外的工作量,從 10~40% 分別是 1~4 分。根據 BCG 的統計,DICE 分數愈高,轉型成功率愈低,變數加總超過 14 分,計畫就可能失敗。
計算 DICE 分數就像是測量血壓,至少一個月要一次。因為轉型計畫一旦展開,多數員工會專注在「做事」上,但方向有無偏離、進度是否健康,決定團隊能否順利到達終點,因此要時常校正、檢查。
最後要提醒,環境變動加劇,轉型不再是 10 年一次的大業,而是持續進行的活動,BCG 稱為「always on 轉型」。2 年前疫情爆發,驅動數位轉型;遠距辦公成熟,又要提升供應鏈韌性;待原料充足,地緣政治、市場碎片化等議題撲面而來,企業要不斷進化。許多領先公司甚至把轉型長和策略長結合,變常設單位,讓轉型變成公司新常態。(口述:徐瑞廷|整理:高士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