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他們放棄安穩,遊走於不同公司任職!企業應如何運用這批不再「從一而終」的人才?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遇上工作經歷變動大的求職者,你的公司是敞開雙臂擁抱他,還是謝謝再聯絡?

台灣頂尖的半導體公司,傳出 2021 年新進員工離職率近 2 成,創下 5 年來新高。終身待在一家企業的員工已經是職場上的稀有動物,在不同公司來來去去,才是職涯的新常態。領導者如果一味堅持「忠誠」和「穩定」的必要性,可能錯失優秀戰力。

BCG 將這類變動性較高的人稱為流動型人才(fluid talent),深入研究後發現,因為疫情導致工作型態改變、遠距工作變得可能,員工更加重視工作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流動型人才的比例正在增加。

延伸閱讀:「在台積電也不容易找人才!」前人資副總揭祕,為了找出潛力員工,下了 3 種苦心

5 種徵才管道,擴增流動型人才庫

面對此趨勢,企業需要學習活用流動型人才。BCG 訪談世界 500 強企業的領導者,以及上百名人資夥伴,發現頂尖企業透過 5 種新管道擴充流動性人才庫,增加團隊多樣性:

1.校友回歸計畫 :許多優秀公司開放已離職夥伴重返崗位,比如聯合利華 U-Work 計畫讓「校友」回鍋,善用他們理解組織文化,又有外部經驗的優點,協助特定任務或外包專案。

2.國際勞動力 :企業可以在海外招募適合的員工,以遠距的方式合作。Salesforce 現在就強調在同一時區的區域徵才,而非限縮在單一城市。

3.內部戰力流動 :當公司成立新部門和專案,如果優先從內部尋找人才,給高度熟悉既有工作內容的夥伴,新的發揮空間,避免長期穩定不變的工作,提高工作倦怠而離職。

4.善用其他公司的領域專家 :飛利浦為了降低孩童在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不適和恐懼,找來迪士尼合作,由迪士尼客製動畫影片,提供給接受檢查的孩童觀看。

5.人機協作 :AI也是一種人才資本,某些工作交給電腦演算,人類負責決策。

哪些職缺、情境,適合運用流動型人才?

不過,並非所有職缺都適合採用流動型人才。BCG 釐清 5 個適合優先考慮流動型人才的情境:

1.搶手的數位人才 :例如開發數位產品需要的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人才,不容易從傳統徵才管道找到合適人選。

2.人才需求突然暴增 :像是建築業、零售業有工作旺季,也會對應特定職缺需求擴大,例如招聘的人資、應付客訴的客服等。

3.專家協助 :當公司考慮併購,或是要規畫新產品上市,都屬於一定時間的專案任務,可以引進相關經驗的專家短期協助。

4.需要新想法刺激 :比如在研發進度上,公司希望採用一個新材料,但既有員工缺乏相關技術能力,可以去相關平台發起新專案。

5.擴大人才價值 :好人才可能只是想換個工作崗位,而不是換公司,開放內部人才流動,有機會讓他們留下來,發揮其他價值。

延伸閱讀:扼殺高潛力人才、逼走優秀部屬的共同理由:我的主管是個控制狂!

最後提醒領導者,針對流動型人才,也需要重新思考管理方式。畢竟他們變動性高,不一定能適應組織慣有的工作方法,最好搭配組織內「夥伴」(buddy),分享該注意的事情、部門間的關係等,幫助他們更快理解組織需求、發揮能力。(口述:徐瑞廷|整理:韋惟珊)

4種適合尋找流動型人才的情境.jpg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