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 歲阿媽當餐廳服務生的新聞,隱含了一個未來趨勢:勞動人力不足。未來 60、70 歲的老人勢必也將投入工作,才能彌補人力缺口。而所有企業也都要雇用已退休的人員,才能正常運作。
媒體上有一則新聞:有人在爭鮮日本料理店中遇到一位老阿媽,一次端了 7 盤菜,手腳俐落,因而好奇問了阿媽幾歲?阿媽回答:90 歲。令人大吃一驚,也引來網友熱烈討論,不知這則新聞的真假如何?
此報導最早是來自臉書粉絲專頁爆廢公社,上面的內容往往真假參半,未必可信。但我們推測,可能有一位阿媽級的服務員,年齡雖未必是 90 歲,但至少有 60~70 歲,這是比較可能的狀況。因為如果真的這位阿媽有 90 歲,爭鮮真的敢任用她為外場服務員嗎?
這則新聞除了趣味之外,也隱含了一個台灣的未來趨勢:台灣的人力不足,未來 60~70 歲的老人勢必也將投入工作,才能彌補人力的不足。而所有的企業也都要會雇用已退休的人員,才能正常運作。
疫情後的世界,服務業缺工嚴重,很多飯店的總經理都必須挽起袖子,一起做房間清潔整理的工作。有人點客房服務時,來送餐的竟也是飯店經理,這都說明了台灣服務業的缺工現況。
台灣的出生率不足,人口老化嚴重,人力短缺已是不可逆的現象,要解決缺工問題,在現有的人口結構中,有效動員可能的閒置人力,就是最可行的辦法。
所謂有效的閒置人力,指的是 55~70 歲的退休人力。這一群人以台灣現在的健康狀況而言,雖不至於健步如飛,但也是活動自如,絕對是可運用的人力。
這是健康狀況的可運用,另外還有財務及生活調劑的動機。
現在全社會的壽命增長,導致退休者原來準備的退休金可能不足,也促使高齡退休者有動機持續工作、增加收入。就算沒有增加收入的動機,但每天遊山玩水、無所事事,也不是辦法,若能重回職場,也不乏是另一種生活寄託。
既然退休人力有重回職場的動機和需求,剩下就看企業的態度了。
嚴重來說,企業主目前已別無選擇,因為缺工狀況已不可免,只要克服資本主用人的心理障礙,退休人員就是可用的人才。
心理障礙包括 2 種:一是企業主;另一則是員工的心理障礙。過去,企業主不喜歡任用年長的工作者,因為他們可能無法面對職場快速變動。但如果把部分定型化的工作交給退休人力,也是可行的方向。
至於員工,則要適應與退休人力共處,不可以歧視他們,這也是必要的心理建設。準備迎接這群退休工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