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
clearTimeout(timeout);
shown = true;
timeout = setTimeout(() => { shown = false }, 7000);
}"
x-show.transition.out.opacity.duration.1500ms="shown" x-transition:leave.opacity.duration.1500ms x-cloak
class="text-sm text-gray-600">
前往收藏資料夾

「每天都在跟同事、主管鬥智,為了怕無辜背鍋、莫名中槍,不管是開會、寫信回信,都要專心聽有沒有誰又要推責任、潑髒水,搞得天天累得要命,超級無奈!」在一間老企業裡待了兩年的朋友對我說著他的心情。
「如果不理會那些人、事會怎麼樣嗎?只專注做好自己的事,不行嗎?」我聽完好奇的問。
「不行啊!妳不知道那些人,為了推事情、卸責、踩著你往上爬,什麼話都可以講,你不澄清的話,別人還真的以為是你有問題,背鍋背的莫名其妙。」朋友氣憤的說,彷彿一提起這些事情,就滿肚子氣。
其實這些職場現象在工作生涯裡,人人都見識過,往往使人過勞的,都不是對工作目標、個人目標有幫助的事,而是這一些不公義的事情引起的情緒勞動。
為了把力氣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我們可以試著養成減少衝突、減少情緒勞動的習慣,例如被誤解卻不解釋、被潑髒水也不計較、對閒言閒語不理會、遇到爭執退一步、吃虧沒關係了、對方不守信用時摸摸鼻子、遇到有理說不清的人學著苦笑、被誤解的時候就算了⋯⋯這些都是違背人性的行為,需要很多練習與修練。
但練就這些行為不代表自己的軟弱,反而是強大,因為可以克服自己那種想要「維護人性尊嚴」和「維護個人權益」、「凡事據理力爭」的心態,保留更多能量專注在重要的事、朝向自己追求的目標,這才是強大的內心所能做到的事,不只是內心,其實能力上也會在日復一日的專注積累中,達到自己的目標。
人生的減法原則對我來說是少發一點脾氣、少一點抱怨、少一點爭執與講道理,就有推進個人目標與能力的餘裕了。內心的留白,需要刻意練習。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