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讀者私訊問我:「閱讀您的文章受益良多,感覺您是很正向的工作者,請問有什麼保持正面心態的方法嗎?」
其實,我哪敢說自己面對任何事都能樂觀以對,也總是保有正向思考呢?我在科技業工作十幾年,長期處在節奏快速的工作環境裡,面對壓力與挫折,尤其是遇到他人不講理、潑冷水或自己被誤解、被欺負時,也會覺得沮喪與難過。
生活本來都不容易,許多時候,即便已經盡力,也不會事事如意。我能夠提醒自己的,就是維持穩定的個性,能夠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能有效地與他人溝通,正面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專業工作者最忌「淺性誤事」
我和這位讀者分享了「淺性誤事」的人生哲學:一個人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過於衝動所造成的後果,可能事後花再多精力都無法收拾。
這是有一天我看到了前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的採訪學到的。戴勝益在採訪中提到,他母親總是提醒自己,如果個性淺薄,脾氣暴躁,一定做不了事。母親也以身作則,從小到大,戴勝益從沒見過母親發過脾氣,或是抱怨、責怪丈夫或孩子,這種身教與言教對戴勝益日後管理公司有很大的影響。
在職場上,我們常會看到某些人有很好的專業,可是不一定有足夠的修養。比如個性急躁衝動,在情緒激動時常說錯話、下錯決定,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尤其身為管理者,若是因為一點小事動輒發怒,就無法在壓力和挑戰面前保持冷靜,做出理性決策。團隊成員也會因為主管的情緒波動而不願與其溝通,長期下來會造成組織的不穩定。
安撫情緒、專注當下的三個練習
回到讀者的私訊問題,以下是一些能讓我安撫躁動的思緒的靜心練習,也當作正向思考的起點:
一、做家事
當工作上感到疲憊、深感壓力時,我會利用做家事來取得一些節奏上的平衡。
例如洗碗的時候,我會刻意去感受水在手上流動的速度、手指觸碰碗盤的柔順感,讓思緒在此時此刻慢下來,畢竟生活裡令人分心又要快速做出反應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能夠保持專注的當下顯得格外珍貴。
二、陪小孩散步
我喜歡讓小孩牽著我的手散步,讓孩子引領著我把熟悉的環境再繞一次。因為孩子走不快,也總喜歡停下來看看每一個角落。有好幾次,透過小孩的視角,我才知道,原來旁邊這條路上有這麼美麗的花朵,但我總是匆匆忙忙地錯過。專注於每一步的視野與感受,有助於注意力的轉移與放鬆。
三、閱讀
當生活愈來愈忙,要有把一整本書閱讀完的時間簡直是奢求。但我盡量保有閱讀的習慣,即便閱讀時間愈來愈零散,常常讀不到一兩頁就要回到現實世界。不過專注閱讀時,有一種世界都靜止的幸福感,讓我至今仍對閱讀愛不釋手。
生活緊張與工作忙碌,好像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標準模式,可是身心若長期高度緊繃,不僅不快樂也很容易生病。
我想,每一個專業工作者,都應該有屬於個人的靜心練習,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讓情緒不跟著這個慌亂的世界起舞,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