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marvent via Shutterstock

AI 浪潮下,企業需求的領導力有何不同?專家:想像力更重要,還要注意 3 個轉變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數位轉型和 AI 浪潮之下,什麼是當代需要的領導力?這個答案可能和以前不太一樣,根據 BCG 觀察,領導力的面向有 4 個轉變特別值得留意:

延伸閱讀:8 成的公司「數位轉型」中!你的領導方法跟上了嗎?

想像力很重要!擘畫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未來

1.重新想像「可能性」的能力: 科技創造新的可能性,領導者必須打破過去的「不可能」,設定一個新的未來想像。比如思考如何用 20 位員工做出過去 100 人才能創造的產出,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假設,有機會促使團隊思考出與科技合作的新工作方式,化不可能為可能。

這裡要強調,科技沒有取代人類,而是幫助人類放大成果,釋放其他人去創造更多新的事物。換句話說,導入科技協作的過程,不能是替代另外 80 個人的工作,最終減少公司聘雇的人員,而是創造組織共好,思考整體生產力提高 5 倍。

挑戰大膽的目標,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失敗,領導者需要創造一個快速失敗、快速學習、快速放大成果的環境,一旦察覺某些失敗後面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便沒有非常完整的市場資訊,也要有勇氣投資、擴大規模。

用新科技加速生產力,但不能忘記人性

2.設計行為改變機制,賦能員工: 許多領導者在數位轉型的過程會犯一個錯誤,以為採購科技工具,員工自然就會使用,但現實生活總是沒這麼簡單。領導者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員工習慣與科技協作?」有意識的設計行為轉變的機制。

常見的手法包含在正確的時機提醒,像是在客服接聽電話時,從電腦跳出 AI 小助手,針對客人的意見提供回答建議,提醒客服跨出既有答題習慣;或是採用遊戲化,如果客服使用AI小助手查詢和解決客訴就能積點,整理成明星排行榜。

另外,領導者最好也加入使用的行列,由客服主管帶頭在解決客訴時與 AI 協作,效果會比只有每月追蹤員工的使用概況更好。

也因為這些行為都需要經過教學和引導,建議領導者在聘雇新人時,更著重於求職者的本性,像是誠信、判斷力、創造力等等,之後再透過培訓機制,逐步養成公司期待的多元能力。

3.強化科技熟練度: 當 ChatGPT 橫空出世,你是怎麼運用它的?是和它聊聊天,還是討論一個商業決策?好的領導者不一定是技術專家,但知道如何運用科技的力量來重塑工作和商業模式,為團隊帶來新的視野,所以,你一定要是這些新工具的使用者。這將有助於你想像科技使用場景,同時幫助吸引年輕人才、留住技術專家。

如果一開始缺乏想像,可以從提高組織透明度開始思考,幫助團隊使用正確資訊做決策。比如用 AI 判讀報帳收據,相較於以前依靠員工自己填寫分類,可以蒐集到更為詳細的資訊,增加公司金錢使用的透明度,就可能發現某種品項可以大量採購、降低單價。

但科技再強大,也要小心保留人性,不能做得「太過頭」。例如技術做得到追蹤員工每分每秒的上班動態,主管也不該這麼做,免得員工認為受到監視、引發反彈。或是有些一線員工較年長,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傾聽反饋,協助他們調整。

延伸閱讀:為什麼企業培訓領導力的效果不彰?李岳倫:多數主管眼裡「只有事,沒有人」

4.將組織存在目的連結員工日常工作: 只考慮人員和技術可以創造什麼成果,員工很可能會站在道德的邊緣,不小心就踩了紅線。因此,領導者應該大力強調組織存在的目的(purpose),幫助員工理解自己為何而努力、自己做的事情如何對社會產生影響,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避免在達成商業目標的同時,犧牲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這些目的也應該連結每位員工的日常工作。聯合利華是個好例子,他們以「使永續生活普及化」為目的,追蹤公司在永續行動的進展,並揭露這些行動和員工的關聯,讓高達 9 成聯合利華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普及永續生活。(口述|徐瑞廷,整理|韋惟珊)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製圖 / 經理人編輯部

換了位子卻不換「腦袋」,團隊可能更容易解散?專家:新官上任先換 3 種思維

2025-07-18 整理・撰文 吳俊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組織內常會有一種模範員工,不僅績效達標、犯錯率低而且使命必達,短短數年就被提拔為團隊領導者,並因此接受公司的重點栽培,學習主管基本能力,如預算編列、會議管理等。

但這種優秀人才在上任後,卻發生績效沒有達標、管理也出現問題,甚至讓團隊面臨崩潰邊緣;為何具有潛力的模範員工,反而成為不適任的領導者?

新官上任遇挫折,是因為換了位子卻「不換腦袋」?

據知名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研究,在首次接棒成為「新官」的領導者中,有高達6 成的工作者會在 2 年內面臨失敗。

波士頓卡羅爾管理學院(Boston College 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的教授海德.阿貝利(Heide Abelli)認為,這 不代表企業識人不明,而是培訓制度出了問題——提供了管理職的訓練,卻忽略了培養「新官」需要具備領導思維。

延伸閱讀: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何不同?領導力之父:有 12 個顯著差異

阿貝利解釋,培訓計畫失敗的原因,在於企業忽視對於這群新官的理解,以及照顧他們的潛在需求。換了位置卻不換腦袋,反而讓過去模範員工的成功,成為擔任領導者的阻力。

這也是許多新手主管陷入撞牆期的關鍵所在:不是技巧不夠,而是沒有一套方法能協助他們轉換視角、練習帶人心法。

為了幫助新官上任順利轉型,《經理人》推出「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針對從同事變上司後會遇到的自我定位、交辦任務、Z世代溝通等問題,提供系統化的解方與練習策略。

阿貝利建議所有「新官上任」的領導者都應該轉換下列 3 種腦袋:

1 號腦袋:團隊思維

對員工來說,組織是根據個人工作表現來評估績效,因此力求個人表現獲得成功與肯定,已經深植體內成為本能,愈優秀的員工,愈是以「自我」為導向,這正是他們成功的要素之一。

但成為領導者, 心態就必須從自我轉向團隊,焦點也必須從個人成功轉為促進團隊勝利。 如果新上任的領導者持續以自我為導向,將難以讓部屬放心追隨,恐引發團隊缺乏動力、難合作互動等問題,將團隊一步步推向失敗。

反之,若領導者能將腦袋轉換成「團隊思維」,將自己的工作定義成為團隊帶來效益,當部屬看到領導者為了集體的利益而服務時,將被激勵而更加努力,讓組織邁向卓越。

2 號腦袋:解決問題

模範員工十分聰明,會積極避免自身落入問題無法解決的困境,所以多數傾向只接受能夠解決的挑戰,心態上偏向於「迴避問題」。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與聲譽,儘管可能喪失機會也會選擇追求穩定性。

作為領導者卻必須挑戰現狀,追求創新並對改變保持開放態度,不能過於避免風險,甚至必須想像新的可能性,不能被面臨的困難或問題所阻礙。

所以,領導者必須換上「解決問題」的腦袋,對於習慣迴避風險的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大挑戰,但若沒有進行轉變,他們將難以適應計畫的快速變化。阿貝利建議領導者可以設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同時勇於承擔犯錯的風險,才能為組織找到新的方向。

延伸閱讀:千禧世代普遍喜愛「迴避風險」?當心去脈絡化的刻板印象,限制你的選擇

3 號腦袋:靈活適應

模範員工在執行方面十分出色,一直以來都能夠按時將工作完成,也十分重視決策的執行力,所以在擔任領導者時, 容易只專注在如何最快速著手處理,卻忽略掉執行前溝通與改善的空間 ,甚至可能對於部屬的提案產生抵制情緒。

阿貝利提醒領導者,若是過於關注於執行面,會變得抗拒創新與改變,反而讓團隊錯失創新的機會和失去競爭力,甚至忽視客戶的需求,對組織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假如換上「靈活適應」的腦袋、領導者在制定決策時也會樂於接受不同觀點,能夠讓執行更加有靈活性,因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當組織始終保持靈活並緊密合作,就能夠打造強大的跨職能團隊,對於客戶的需求做出靈活與快速的反應。

新官上任3思維
海德.阿貝利認為,新任領導者先轉換成團隊思維、解決問題、靈活適應等 3 種思維。
製圖 / 經理人編輯部

資料來源:CLOHRMorning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