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xFrame

閒聊時,這 3 種常見話題其實超危險!讓你冒犯人卻不自知

黃昭瑛
2024-02-02
黃昭瑛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聊天要怎麼聊?可以談到多深入?哪些話題人家沒提,你不能問?敏感話題要避開、交淺言深要留意,本篇文章簡單歸類,幫你避開談話雷區。

1. 感情、家庭與私生活:對方沒提,你不能問,連自我揭露都盡可能不要

如果不了解對方的界線在哪,這些私人感情生活的話題,如果對方沒提,我們就不要問,也不要自我揭露比較好。男女生聊天常會聊到家庭與另一半,但這個話題其實很危險,有些是另一半並不想公開,或是本人不想公開,又或者對方已離婚或單身,且不想談及太多。

聰明的人能感受到交淺言深的尷尬,例如:「等等我先生會來載我,他剛好在附近工作,你呢?另一半會來接嗎?」這種非直球式的詢問,其實對不想聊到隱私的人,也會有冒犯感,可以改成:「待會我家人剛好在附近,會來接我,你要搭便車嗎?」如此一來既體貼又不讓對方尷尬,會讓人感到貼心與舒服。

為什麼連自我揭露也應該避免呢?若對方不想提,但又聽了你的私生活故事,難道他可以在你反問時,回答「哦,不方便說」嗎?

延伸閱讀:碰到大老闆、業界大前輩,該如何透過聊天拉近距離,留下好印象?

2. 工作位階與薪資:屬於個人隱私,假設曾經聊過也不要提

關於工作的福利、薪資待遇與位階等都是個人隱私,即便對方曾經提過,再見面時也盡量不要提,尤其是有第三人在場時。

「哪像王經理你那麼好,做久了、老闆賞識了,給你百萬名車代步,又有百萬年薪和股票。」在一場餐敘上,曾經和王經理喝過酒,聊過幾次天的陳經理,在同桌還有其他人的場子上,無意間把王經理的薪資、股票、代步車福利都說了出來。當場王經理臉色不太對勁,因為對在場的人來說,大家沒有熟到可以知道那麼多,而且這些薪資福利並不是王經理每個同事都有的,是老闆特別給的,他深怕消息傳回公司,會引起其他人的不快。當下他很懊惱自己為何上次在酒後如此露了口風,想當然下回他再也不跟陳經理聊天了,深怕又被他不小心說出了什麼。

所以無論我們是如何得知對方的工作、位階、薪資與福利,聽過都當沒聽過,下回再見面,都不要主動提,尤其有第三人在場時,更是要口風緊。

3. 成長背景、工作經歷:不熟時,都先當成敏感資訊處理才最安全

「Yuki 我也是高職生,但如果不是看了你的故事,其實我挺自卑的。」某一次演講後,一個我的讀者走過來跟我聊天。我看了他遞上的名片,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他接著眼眶紅紅的說:「在我們產業、公司裡的其他人,幾乎都是國外名校念書回來,雖然我後來有進修到大學,但怎麼樣也覺得自己矮人一截。」

我拍拍他,聽他說完之後很有感觸,雖然我是一個不受成長背景影響的人,但完全能明白許多人光是跟大家聊國外念書的生活與玩樂、談過去外商的工作經驗都會自卑,一路上也遇到許多朋友,儘管已經位居外商高階主管,但講到過往都會自信不足。

延伸閱讀:跟上司單獨出差時該聊什麼?3 大職場溝通窘境,一次解決

既然聊天是為了建立、增進關係,那當然是盡可能帶給對方舒服自在的聊天氛圍。因此聊天時若貼心一些,就要避免觸及那些成長背景、學生生活、工作經驗等的話題,像是:你念哪間學校畢業?你不是台北人對嗎?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工作?你去過哪些城市工作?在外商工作的輕鬆閒聊話題,換個場景與產業可能不一定恰當,在彼此不熟時,最好多點留心,先當成敏感資訊處理比較安全。

看完以上3點,是否很意外,有些閒聊時當會出現的話題,在許多人心裡其實是雷區,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讀懂他人臉上的尷尬與不知所措,但將這幾點記在心上,至少可以確保在彼此還不熟悉的狀況下,聊天時減少一點冒犯感。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