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Markus Spiske via Pexels

已經打折了,銷量還是沒起色?與其檢討行銷不夠力,不如關注 3 個基本問題

黃昭瑛
2024-05-30
黃昭瑛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已經打折了,銷量還是不好,此時要檢討商品不夠力,還是行銷不夠力?都不對!先檢討以下幾個常見基本問題吧!

1.價格合理性

價格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成本+利潤來決定。

很多商品團隊在做定價時,常常會以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潤來決定。若是成熟型商品通常沒有問題,因為成本與利潤固定,售價也在市場長期驗證下經過考驗。

但狀況題往往來自於供應商的成本波動,例如缺工,所以供應商必須回應在成本報價上,公司又不想損失利潤,就往上調整價格,一年漲三次,售價每次調高 15%,三次之後發現愈來愈賣不動,庫存太多,只好打折因應,打 9 折、打 8 折沒動靜,最後只好打 5 折才清空。

這就是因為一開始成本變動時,沒有去考量市場能接受的價格,只單純用成本加利潤的方式去設定定價的後果,非常危險。

延伸閱讀:如何用數據分析行銷成效?行銷活動做得好不好,衡量這6個KPI

在檢討商品為何賣不動時,第一個要看打折賣不賣得動?如果會,那就要考慮是否定價一開始出了問題?如果是,下次在成本變動時就要跟供應商討論,在跑得動的價格帶,商品設計是否有調整的空間?例如:減少過多的包裝來省下錢、一次下單兩季的貨來增加議價空間,或是設計上少一個夾層、但多一個外縫袋,來達成一樣的功能,並減少師傅的作業時間與難度等等。

控制終端跑得動的價格非常重要,做法也有很多,只會「成本加利潤」的定價法真的會被市場淘汰,尤其是現在通膨,物料、人力雙漲的時期,波動大,考驗產品部門的應變能力,以及對消費者的需求與價格接受度的掌握。

2.產品品質與服務

產品的品質、售後服務等口碑不好,其實花錢洗評論是沒有用的,因為在處理評論前,早就壞事傳千里了,除掉、平衡掉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

團隊懂得徹底檢討才是最重要的。在服務與商品沒有調整好之前,急著打折與行銷不只沒用,還會幫倒忙。因為折扣會引來更多對價格敏感的消費高手,他們常常關注商品與優惠,得罪他們保證壞事傳千里。

延伸閱讀:經營品牌=提高知名度?企業想提高品牌價值,不能忽略的 3 件事

品牌名聲一旦壞掉,要花很多時間重塑,而成功的行銷會設定出好的品牌形象,同時帶給客戶高期望值,當產品品質服務都尚未到位,這些對品牌死忠的消費者一旦失望,就不會再回購了。所以團隊要懂得正視根本問題,將品牌與口碑建立在商品與服務品質上,而不是靠打折、靠行銷來硬做業績。

3.進貨量

什麼商品該買多少庫存,需要一定的市場敏銳度。

好的操盤手除了要看業績達成、利潤狀況,還要看庫存。靠銀彈砸的生意誰不會做?如果所有商品都備很深的貨,最後庫存都要很久才能清完、錢都花在庫存上,甚至最後要打折、虧本賣,那這個生意到底在忙什麼?

對市場的了解與庫存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思考對策的,在有限資源上做最好的應用,才是聰明人。那些打折還賣不完的品項,有時候不是貨的問題,是量下太多的問題,要檢討的是採購計畫,而不是折扣該下多少,或是行銷不力。

折扣跑不動的時候,以上三個基本原則可以先檢討一次,不要錯殺好產品,也不要讓行銷業務團隊來承擔這些源頭就該做好的基本功。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