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畢業季到來,Z 世代踏出校園,即將成為職場新鮮人。這群 1990 末年至 2010 年出生的 Z 世代(Generation Z),是擁有數位優勢的職場生力軍,也為職場趨勢及工作價值觀帶來改變。據媒體報導,近期 Z 世代已占全球勞動人口四分之一,這些年輕人掌握最多資訊來源,同時極力爭取權益,與 XY 世代相比,更積極、更有想法及主張,雖有不少雇主對 Z 世代有負面看法,但筆者有不同的觀察。
筆者近期受邀以「打造自己成為優秀的領導者」為題,與台大學生分享領導力的重要及對台灣領導人才的洞察,鼓勵大學生未來步入職場,要以成為出色的領導者為目標。其中「同理心」、「溝通」、「聆聽他人,也讓別人聆聽自己」,是學生認為領導者需具備的特質及能力。伴隨 Z 世代進入職場,企業在管理及人才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
根據觀察,筆者整理出 Z 世代 3 大求職趨勢及工作價值觀。
1. 零工經濟時代,追求彈性辦公地點及工時
因為零工時代來臨,再加上疫情期間許多企業採取彈性居家辦公模式,斜槓、彈性地點及工時成為 Z 世代嚮往的就業趨勢,多數年輕人會希望更有彈性自行選擇工作地點。
近日與外商 HR 主管 Claire 聚會,她表示許多跨國企業已採取更彈性工作及責任制,員工可自行選擇每周在家上班 1~2 天。不受限時間地點的線上會議也是常見的開會方式。針對這點,建議企業可以依照員工的工作性質、自律程度彈性安排,或是跟員工協定一周安排幾天進公司,幾天給予彈性居家辦公等等,都能增加 Z 世代入職意願。
2. 比起忠誠度,更認同企業文化
另外,許多企業主近年最大憂慮是 Z 世代員工的忠誠度低。在招募過程中,多數年輕同仁時常問到未來是否有輪調機會,或期待學習不同技能。他們認為在同一家公司任職過久,不是展現忠誠度,反而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或學習力有待加強。筆者更在 Dcard 論壇上看到 Z 世代分享,只有父執輩才會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
Z 世代認為「比起做什麼內容,更在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工作意義在哪裡」,當他們認同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便願意投入其中,若企業文化與理念契合,會更有意願留在公司打拚。反之,如果發現企業某部分理念與自己的價值觀有所出入,則會加快離職速度。
3. 期望快速升遷,35 歲前能擔任中階主管
熱愛學習,勇於接受挑戰是 Z 世代的特色。在喜愛的主管風格上,與 XY 世代希望主管交辦任務必須目標明確不同,他們期待主管能更有耐心帶領,對部屬循循善誘。根據一項調查,Z 世代員工更期望自己能快速升遷,30 到 35 歲就能擔任中階主管,他們認為很多時候升職與否未必關乎工作能力,而是組織的問題,更不願意靠年資換取升遷的機會。
企業如想克服這項難題,筆者建議應成立人才梯隊,透過系統性的步驟及方法來培訓潛力人才,如 MAP 管理才能評鑑,以科學工具及量化數據找出組織中的明星,依此精準培訓領導管理能力及發展,讓員工看到前景,才能留住年輕人才。
沒有完美的人選,只有不會用人的主管
Z 世代正屬於職涯探索的初期階段,雇主若能善用測評工具,並根據測評結果鼓勵他們尋找最合適的職務,多一點選項與彈性,便能提升工作向心力,不僅可以發展長處,且能將工作做得更好。
人才可遇不可求,企業用人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年輕員工的學習能力及數位技能,相較於中年人快速且厲害,但他們也比較有自己的主見。只要知道怎麼與 Z 世代共事,其實他們可以發揮的產能跟創意超乎想像,因職場沒有完美的人選,只有不會用人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