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以「XXX 成功學」、「XXX 領導學」包裝名稱的企業講座蔚為風潮,這些課程多以如何在競爭中打敗對手、獲取個人最大利益作為訴求。另外一方面,坊間也出現許多以《XXX 教你壞》、《XX 不能沒有心機》為題的書籍,然而若沒有真正參加過那些課程、或沒有細讀過這些書,不明就裡的人還真會以為要耍心機、不擇手段才能成功。
通過多年的領導經驗和與學員互動的反饋,我發現最有效的領導方法就是和團隊站在一起,最穩固的成功就是開創團隊共同的成功。因此,在我教授的「領導學」課程中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就是「創造共好」。領導者必須時刻思考如何讓其他人更好,因為只要啟動正向的循環,成功將是必然的結果。
「喜歡看到別人成功」的黃仁勳
今年 6 月,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台灣大學的一場演講創造了無數話題,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在演說中,特別離題稱讚了台北市通化夜市的水果攤和老闆娘,而且他在演說後的媒體訪問中提到:「我喜歡看到她這麼成功。」使這個小攤販一時之間受到許多關注。
黃仁勳訪台期間,造訪了許多餐廳及庶民小吃,不僅給予媒體大量的報導素材,並為個人及企業建立了極佳的公眾形象。此外,他對於台灣及合作夥伴的推崇,提升了全民對於 AI 話題的理解與認同,有效拉抬了相關夥伴的品牌知名度與股價,鞏固了彼此的合作關係。儘管不是每個人都能複製黃仁勳的成就,但我們能參考與學習他謙遜的個性和極具智慧的處世方法。
深諳「捨得」之道的張忠謀
我認為,成功企業家的成長歷程往往反映出「捨」與「得」的輪迴。台積電(TSMC)的創辦人張忠謀就是最經典的例子。他在自傳中回憶,自己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碩士學位後,連續兩次未能通過博士入學考試,因此捨下攻讀博士的念頭、毅然進入職場,並因緣際會的加入半導體產業。他在德州儀器公司一路晉升至高階管理層級,在錯過 MIT 博士入學機會的近十年後,獲得史丹佛大學電機博士學位。
他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一路順遂,並多次受政府邀請回台工作,雖然美、台兩地的薪酬落差極大,但最終他卻捨下高薪,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並創立了台積電,使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不沉航母。張忠謀創造的半導體帝國,不僅受到全球業內人士的感激與推崇,也為他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創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奇妙旅程。
我由衷期待台灣有更多像張忠謀、黃仁勳這樣的企業家及領袖人物,擁有「創造共好」的特質,不只捨得給予、捨得放下,也喜歡看到別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