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得的自由行假期,筆者在陽光燦爛的地中海岸邊渡假後,回到企業訓練教室,赫然發現走廊上有幾位學員,他們的臉龐、身材、髮型讓我一時難以分辨性別。在點頭打招呼後,我感到一絲困惑,但隨之而來的是開心與喜悅,因為這是我們社會展現多元包容的開始。
多元包容是什麼?它指的是能接納與尊重各種不同性別、種族、宗教、黨派、性傾向、價值觀、能力與背景的所有人。
多數人自認是多元包容的、客觀的、理性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根據全球學術機構和政策宣導組織的研究表示,人的理性是極其有限的,要真正做到多元包容並不容易,因為人類天生會有「無意識偏見」。
根據統計,《財星》(Fortune)500 大企業由女性擔任 CEO 的比例不到 20%。職場中,女性員工常面臨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現象,無形的障礙讓她們難以晉升到高層管理職位。更有不少同性戀者表示:因擔心升遷受阻,不敢向主管表達真實的自己。我們的家人或朋友也常提到,因性別、種族或背景而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經歷。
何謂無意識偏見?是指成見或以偏概全的認定
許多人對無意識偏見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它指的是我們下意識中對人或組織的刻版印象,這是一種非理性思維或主觀的認定,讓人無法看到真實情況,從而做出錯誤判斷或決定。最簡單辨別無意識偏見的方法是,當人們提到「某政黨的人都……」、「主管都……」、「美國人都…… 」 、「同性戀者都……」這些語句時,我們就應該警覺,這就是無意識偏見。簡單來說:無意識偏見就是一種成見或以偏概全的認定。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每秒接收 1100 萬條資訊,但我們只能有意識地處理其中的 40 條資訊。 這意味著,我們無意識地處理超過 99% 的資訊。不幸的是,這種意識的缺失,意味著我們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偏見。我曾經在課堂上問過 40 位主管是否有偏見,39 位認為自己沒有,這其實就是人最大的偏見——我們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有多深。
如何解決無意識偏見?有意識地問自己:真的「都」這樣嗎
無意識偏見是團隊領導的絆腳石,也是人際關係的殺手。人的自我設限或自以為是,也都與無意識偏見有關。
解決無意識偏見的第一步,就是讓無意識變成有意識,簡單地檢視自己的「認為」,問自己一句:真的「都」這樣嗎?一定是這樣嗎?這有助於幫助自已回到客觀的判斷、理性的決策。
第二步,當發現偏見時,別急著怪罪自己或他人,這是一個好機會問問自己:為什麼在相同的情況下,我會有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感覺? 我的偏見從何而來?對一般沒有相同經驗的人,他們會怎麼判斷?
無意識偏見在美國已經是一個流行多年的主題。它就像一個人的背影,時時跟隨著我們,但我們卻不熟悉它。如果多元包容是人的正面,那麼無意識偏見就是背面。只有看見自己的無意識偏見,才能不受它影響,做出客觀與理性的判斷。
成功境界是修來的,看見自己的無意識偏見,促進多元文化,能夠使自己與公司在面對多變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時,更具適應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