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職場,「人」的價值如同貨幣,隨著市場供需波動而變動。當一種特定的專業成為企業必備但又稀缺的剛性需求時,那麼具備這種專業能力的人才,價值就會特別高。就像是貨幣的需求量大,卻供給不足時,幣值就會相對強勢。然而,若人才過多,而職缺有限,則會出現職場版的「通膨」現象:人才貶值,職位稀缺度增加。
對資深經理人來說,這意味著如果不及時提升自身價值,過去積累的職場優勢可能會迅速消失。很多資深的經理人因為在一個組織中工作久了,常以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依照年資調薪、調升職務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許多研究顯示,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往往受阻於僵化的組織文化和不願變革的資深員工。資深不等同於可以原地踏步,反而在某些情況下,資深經理人可能成為組織的沉重負擔,甚至被視為需要改革的對象。
主動學習,確保職場資產增值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職場文化及個人的職涯發展策略,也和過去大不相同。如果你把過去的經驗和資歷視為你的職場資產,卻不進行「增值」,這些資產將隨著時間而縮水。以下是幾個確保職場資產持續增值的建議:
一、投資自己,主動學習
別將公司安排的教育訓練視為自己唯一的學習機會。這些課程只是你維持競爭力的基本功。要提升自己的價值,就要主動投資自己,洞察市場的趨勢,提早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才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二、積累可量化的個人價值
隨著新的職場協作模式普及,多元化的聘用及工作型態也會愈來愈普及(如短期派遣、合約聘用、共享式專業諮詢及遠距工作等)。專注於取得新的工作技能和專業證照,將會是最有效量化自我價值的方式。
三、居安思危,規畫好下一個階段
隨著層級愈高、職位空缺愈少,除非離職自己創業,否則只能「高不成、低不就」的混年資。為避免因年資太長才被迫退休,應該主動規畫自己的職涯,甚至包括退休後的生活安排。不要等到職涯末端再來考慮未來,應該隨時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對抗通膨最好的方式,就是將現金換成抗跌性高的資產。對於職場生涯而言,這意味著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與知識,接納年輕世代的創新觀點,保持與時俱進的能力和觀念,就能確保職場價值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