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Sam Lion on Pexels

百貨週年慶為何都挑在第四季舉辦?其實跟氣溫有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年一度百貨週年慶今年由新光三越轉投資的 SKM Park Outlets 高雄草衙於 8 月 1 日率先點燃戰火,9 月有幾家業者(包含 101 購物中心)陸續參賽,真正重頭戲則自 10~12 月上演。百貨業者將週年慶視為年度決戰勝負最重要一役,若稱第四季為台灣百貨公司華山論劍的比武大會,亦不為過。

週年慶為百貨「華山論劍」,今年戰線延長、手法差異化

由目前資訊來看,今年百貨週年慶活動大致有幾個特點:

1. 期間拉長

由 12 天到一個月以上不等,最長的是 101 購物中心共 39 天(2024/9/5~10/13),由於期間長,每 4~5 天就更新一波活動,避免招式用老,又可防範對手趁隙切入搶顧客;

延伸閱讀:百貨周年慶是從SOGO開始的!12 天賺百億、連續 30 年營收成長的秘訣

2. 跳脫周五啟動慣例

以往週年慶活動大都在周五起跑,主要讓公司各部門先暖身並磨合運作,以調整最佳隊形迎接周六、周日高峰,今年有些業者則改在周四或周日啟動,猜測周四可以多試營運一天;

3. 差異化促銷

除了傳統行銷手法,各家業者都有獨創差異化祕密武器,例如,新光三越南西店首度聯手日本經典電玩 IP——超級瑪利歐,打造獨家系列贈品,並舉辦超級瑪利歐見面會。

4. 紙本型錄吃重

有些業者提供的大型紙本 DM,竟然厚達 60 多頁,方便會員事先做功課,擬定搶購戰略與戰術。

為何百貨週年慶集中在第四季?靠促銷度過入冬前的淡季

為何百貨業者集中在第四季舉辦週年慶活動?

零售流通業的業績受自然環境影響非常大,例如,氣溫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慾望與消費行為,每年 3~5 月與 10~11 月,由於氣候宜人,不冷不熱,消費需求與欲望大幅降低,尤其中秋節至耶誕節之間,是零售業淡季。因此,百貨公司都在此期間舉辦週年慶活動,久而久之,形成一股風潮。百貨週年慶每年都能吸引瘋狂的搶購人潮,並創造破紀錄的佳績,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零售業為了吸引消費者,最常用手段就是「有話題運用話題,沒有話題創造話題」。「週年慶」本身就是被期待的盛大活動,消費者希望在「週年慶活動」之中,能夠嘗新、嘗鮮,並獲得優惠。

延伸閱讀:百貨周年慶開打!植村秀冠軍櫃長出 2 招,讓新客大漲 25%、區業績成長第一

消費者行為雖然善變,但也常出現儀式性地「候鳥行為」,只要「週年慶活動」有新花招,自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早鳥(慰勞自己一整年的等候),每年都來搶購。

「週年慶活動」促銷方式,看起來千篇一律,如「早鳥」來店禮、「早鳥優惠」、保養品限量優惠組合、滿額回饋金、點數回饋、信用卡優惠折扣、全館特價活動等。但內行人知道,每家百貨公司提供的來店禮、優惠限量產品,不但與以往不同,也與同業不同。

就算是與前一年度雷同的化妝保養品限量優惠,由於這些產品是「剛性需求」,錯過就要再等一年。即使消費者事前「理性」規畫採購清單,只要進入「歡樂」的購物現場,也會感染到瘋狂血拚的情緒。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顧客同儕效應。消費者受到彼此影響,貴婦閨密揪團一起搶購,彼此有共同話題與歸屬感,也體現人際關係的「社會價值」。

同業競合,百貨攜手擴大市場

「週年慶活動」辦久了,也產生同業競合效果,擴大百貨市場版圖。由於同業爭相創新行銷、促銷手法,形成話題,導致彼此競爭卻又合作的態勢,就像百貨業者都在想辦法掏光消費者口袋(集中消費可獲取滿額回饋金),或刷爆信用卡(信用卡業者配合分期付款或回饋金),消費者不得不縮減非必要支出,以致其他零售業反而受到波及。

今年度百貨週年慶的比武擂台才剛開始,各家業者雖已摩拳擦掌,但重頭戲還未露出端倪,今年勝出的盟主會是哪一家,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但可確定的是,在有限理性之下,許多家庭的衣櫥、鞋櫃、化妝台充滿著寧願「後悔」的戰利品,也不願發生「沒買到的遺憾」。

繼續閱讀 行銷 零售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