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產品與專案
feature picture
蝦皮購物提供

免運不夠吸引人?從「蝦拼 Plus」退場,看台灣電商推訂閱制有多難

王志仁
2025-01-07
撰文 王志仁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過去 2 年,台灣電商品牌開始推出訂閱服務,蝦皮購物在 2023 年 5 月在台灣市場推出「蝦拼 Plus」,momo 也在 2024 年 9 月推出「moPlus」訂閱制。不過,前者在 2024 年 12 月宣布退場,後者推出後也未能掀起市場熱潮,引發了「台灣電商是否適合訂閱制」的討論。

延伸閱讀:蝦皮免運訂閱制「蝦拼 Plus」無預警叫停!用戶錯愕:說停就停,完全沒緩衝期

不少觀點認為,台灣電商不適合訂閱制,訂閱制比較適合如 Netflix、Apple Music 或 Office 365 等內容或服務型產品。然而,訂閱制的成敗並非單純由地區特性或產業類型決定,更核心的是訂閱內容能否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及業者是否能負擔成本、創造效益。

訂閱主打的「免運費」優惠,對台灣消費者誘因不大

以電商的訂閱制來說,亞馬遜(Amazon)早在 2005 年就推出 Amazon Prime,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消費者面臨的運費問題,因為美國版圖很大,早期消費者網購都要付為數不低的運費,Prime 訂閱制的推出,既能省下運費,再加上有專屬於 Prime 會員的 Prime Day 優惠活動,增加了對顧客的吸引力。

相較之下,台灣電商市場的特性截然不同,因為面積小,相對運費低,在 24H 購物推出之後,整個 B2C 電商的免運門檻,就長期維持在新台幣 499 元左右的低水平,降低了消費者額外付費「免運」的訂閱服務需求。

而蝦皮作為 C2C 電商平台,商品多為單價低的小物,訂閱制運費優惠的吸引力有限,加上市場競爭壓力較低,企業也無需透過大幅補貼來搶奪市占率。

尋求盈利與顧客滿意的平衡:增加黏著度與消費貢獻

如果再把眼光拉到更上層,許多零售商或品牌商的 VIP 會員制度,其實道理跟訂閱制相同,兩者的本質是企業對消費者的一種承諾。無論是免運優惠、專屬折扣或回饋積點,這些策略的核心在於增強客戶黏性和提高消費貢獻。

然而,如果活動辦法未經充分評估就貿然推出,可能會讓業者無力支付,或成效不佳而提前終止,進而影響品牌形象。

延伸閱讀:會費 210 萬元仍吸引上千人加入!亞果如何孵化全台最大遊艇俱樂部?

成功的訂閱制或 VIP 計畫需要兼顧 2 大面向:一是活動內容是否能實際解決消費者痛點或提供超預期的價值;二是企業是否能從中獲得正向收益,避免因過高成本壓縮利潤。

在實際執行面,因為是對顧客的承諾,企業應該全面評估活動可行性,像是詳細分析活動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包括收益和成本。

換句話說,要同時關注活動帶來的加項與減項,前者是活動效益帶來的營收成長、淨利,或是客戶數的增加;後者則是該方案給客戶的回饋代價與相關推廣費用,並根據企業目標進行方案調整,像是運費補貼的設計需要考量是否能帶來足夠的消費增量,以此來平衡支出。

再來是,測試與動態調整。如果對於分析沒有把握,也可以採用 3~6 個月的短期試行計畫來觀察活動效果,透過數據分析和消費者回饋,決定是否進一步擴大或調整計畫內容,降低風險並提高方案成功率。

訂閱制的 3 種變體:會員、商模與租賃

不過,訂閱制的型態非常多元,它涵蓋了多種形式,根據服務性質和目標客群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以下 3 類:

1.會員辦法的變體: 如 Amazon Prime、蝦拼 Plus、moPlus 等主打免運費或專屬折扣的訂閱制,目的都是給予特定一群會員優惠,藉此刺激消費者的更高貢獻度。

2.訂閱制即商模: 像 Netflix、Disney+ 這類內容訂閱服務,它屬於商業模式,類似於傳統報刊訂閱,只是載具、內容不同,消費者按月付費獲得持續更新的內容。

3.軟體訂閱服務: 如 Office 365、Adobe 旗下的訂閱服務,這種將過去能高額買斷的軟體,改為分期付款的長期租用服務。其實長期租用反而會讓消費者付更多錢,但這樣的好處是能持續獲得版本的更新。

這模式的背後邏輯,其實都是企業一直在找新的客戶關係,期望在盈利與消費者滿意之間尋求平衡。隨著時代的改變,組織應該要不斷推出最好的客戶服務方案,聚焦於如何提供差異化價值,並逐步完善服務細節,實現雙贏局面。

核稿編輯:林庭安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