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前同事,任職知名企業長達20年,工作上,游刃有餘,帶領不小的團隊,績效不錯,薪水讓人欣羨,對產業,算是小有貢獻,只是高位人選,老闆早已底定,再要升遷,機會不大,但可以安然退休。日前,他突然急著找我,原來有轉職的機會,但卻糾結在該不該離職?
他單身無牽掛,過去的薪水,在聰明理財下,掙了點兒財富,新工作沒有相對高的薪水,關鍵是能晉升擔任獨當一面的企業掌舵者,又有司機及秘書等待遇,過去累計的專業經驗,應對新工作,綽綽有餘。他猶豫不決的原因是,怕幾個月後被迫下台走人。
「面對現在的工作,你還有熱情嗎?」我問,「倘若轉任新工作,你會有什麼自己想做的事沒辦法去做的嗎?」、「就算幾個月後下台,你會因為沒有薪水而捉襟見肘嗎?」
他的直覺全是「否」,我順水推舟,「就算只做幾個月的CEO,至少你曾經做過CEO,至少賺到個「名」,下台之後,你的歷練也會高於上台前的原點。至於賺錢機會,現在各行各業,除了受雇員工外,任用顧問、委任獨立董事,多的是,不怕沒有,只怕你不屑蹚別人的渾水。一番討論後,他的心裡有了轉職這個答案。
職場是經驗和名利的堆疊,騎驢找馬才是上策
職場,本就有很多的選擇,新鮮人就業,若有多個工作機會,通常會選擇較高薪的「利」,也可能會選擇薪資不算太低但卻有學習性的工作,過了幾年,累積些實務經驗後,自然不安現況,跳槽成了選項之一,無論是被慰留後內部升遷,或是跳槽去空降,多少總能爭取些升官的「名」。
說到離職,我常比喻成離婚,須審慎處理,絕不能一氣之下拍桌子走人,倘若碰上時運不佳,恐怕連維持生活的「利」都保不住,更別說「名」了,我看過太多貿然離職後的慘況:多年後仍找不到工作的老朋友、甘願低薪低就也沒出路的學姐、去海外散心半年後還在找工作的晚輩、爸媽幫忙開店讓兒子有事做的親戚,職場是經驗及名利的堆疊,騎驢找馬,才是上策。
不甘於領薪水而創業,可能盆滿缽滿,也可能傾家蕩產
另外,創業也是選擇,身旁有個熱血小夥子,不甘心做員工,一心想創業,農曆年後,設立新公司,業務及後勤夥伴,陸續到職。小夥子尋求我的建議,財會腦的我,自然關注在錢上,他竭盡所能借錢到滿,投注資金2500萬元,先扣除新開公司的工商登記、裝潢、辦公室押金等200萬元後,我盤算了他的燒錢率(註:即burn rate,每個月燒錢的速度),連人帶料每個月淨開銷粗抓300萬元。
這表示,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他的公司只能燒7個多月,萬一多囤了些庫存、客戶的訂單沒能及時到位、計畫趕不上變化,只怕公司撐不到7個月。
長遠來看,如果愈做愈順手,引進新的資金,市場愈做愈大,公司掛牌上市,也是可期待的。萬一撐不過,搞不好還要準備一筆錢去清理公司剩餘的債務(如員工資遣費、提前退租辦公室的罰金及復原費等),然後背負超過2500萬元的還款壓力,也是夠嗆的。我感受到這熱血小夥子的企圖心,為了爭取名利雙收的機會,傾家蕩產在所不惜。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當老闆或是做員工,留在現在的工作或是轉職,沒有對錯,選擇而已。若得以名利雙收,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可以選擇,人生不該有「錯過」的遺憾,更要有「爭取」的勇氣。
回到故事的開頭,我觀察這位前同事,本職做得好,也認真為產業盡力,若不是企圖心,他不會有動力去做本薪範圍以外的工作,如果他錯過這次CEO的頭銜,繼續留在目前工作,怕以後回顧現在,徒留遺憾。而想創業的小夥子,因為他的勇氣,訂單漸漸上軌道,日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還挺有把握可以募到一筆不少的資金,公司似乎又有繼續發展的機會。
一旦選擇,結果是好是壞,沒法掌控,但認真去做想做的事,至少讓你每天動力滿滿,充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