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又變了?那我的年度計畫可不是又得從頭寫過?」在公司發送一封公告郵件後,我旁邊的同事(現已成前同事)驚呼哀嚎,接下來的一周,我每天從早上第一杯咖啡到晚上下班,沒有一分鐘不聽到他的抱怨。
而這已不是第一次,每當有新政策、客戶要改、新的規範,同事總是各種不適應,尤其是最近一次的預算調整,他除了抱怨之外,完全無法提出任何有效的應對措施。
在經歷過一整周的折騰後,我忍不住說:「這個公告誰都不好受,但我們身為管理職,最重要的是趕緊生出解決方案,想辦法適應。這樣一直抱怨、停滯不前也沒辦法呀。」
他轉頭狠瞪我:「你呀,就是奴性太重,公司說什麼就趕緊照做,連一點抗議的表示也沒有,我是沒辦法這樣的。」
就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便提了離職。後來輾轉得知,不知是自己的選擇還是機運,這位同事再也沒擔任管理職。
高 AQ 管理者跟一般管理者有何不同?
前陣子看了一個訪談提到,一份美國針對 100 位領導者長達 20 年的追蹤研究指出,活得最快樂、最長久也備受尊崇的領導者,不具備特別高的 EQ(情商)或是 IQ(智商),而是 AQ 。
而AQ在專業用語上可以指的是 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數),由知名企業顧問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提出。逆境商數是一種心理指標,又稱「抗逆力」或「韌性」,用來衡量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壓力或挑戰時的能力。AQ 關係著一個人是否能在不確定、複雜或困難的環境中持續前進,並成功突破瓶頸。
但我個人認為,AQ 有另一種解釋方式為 Adaptability Quotient(適應性商數) 。因為有時候,學會適應比抗壓來得更重要。適應力高的人,在變化發生初期時產生的的心理排斥、情緒影響往往都比一般人來得低。
舉例而言,我的另一個同事,在發生同樣的預算調整事件中,所受到的衝擊比我跟前同事來得更大,卻用相對更短的時間消化完。他原先拿到的預算就不多,等比刪減下來,他的年度計畫幾乎 1/3 都等於白做。
當公告信一出來,大家心裡的失落及憤慨都看得出來,反倒是這位同事,起身微笑看著我:「要不去喝杯咖啡?」我原本以為他在強裝鎮定,沒想到他相當輕鬆的說:「哈哈,沒事呀,拿多少錢,做多少事不就好嗎?得失心不用那麼重,盡好本分就好。」
一個下午不到,當大家還在消化這難過的消息時,他早已把對應方案整理好並上繳。
面對這個瞬息萬變、沒有任何計畫能保證完整執行的職場環境,我們或許該反問自己:如何成為一個適應力高、不怕變動、能快速轉念並前進的人?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高 AQ 管理者」的 5 大共通特質:
1. 預期變化,而不是抗拒變化
心態開闊是第一優先。面對變化的反應先從「怎麼又變了?」調整成「哦又變了呀。」
2. 聚焦解法,不沉浸在情緒中
情緒可以有,但別讓它拖延你的行動。高 AQ 者的第一反應是找出路,而不是找地方出口氣。
3. 保持心理彈性,不執著於原定計畫
當原本的年度計畫失效時,真正的專業工作者不會緊抱原劇本不放,而是能快速寫出替代方案。
4. 練習「就事論事」的輕盈心態
不把變動當成針對個人、不帶入過多情緒,才能讓自己保留清晰的思考空間。
5. 建立 Plan B 思維模式
不是悲觀,而是習慣性地思考備案與不同情境下的對應方法,讓自己在變化中保有主導權。
我們無法控制公司政策,也無法決定世界怎麼改變,但我們可以練習「坦然接受」,然後在混亂中摸索前行。
在這變化快速的世界裡,或許這才是我們最該修的一門課 —— 適應力,或是說 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