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ChatGPT

別急著把 vibe coding 當正式專案,這樣做才不會出事!

尹相志
2025-09-12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Vibe coding」(氛圍程式設計)一詞為電腦科學家、OpenAI 共同創辦人安德烈.卡帕斯( Andrej Karpathy )在 2025 年 2 月提出。他在一則 X 貼文中寫道:「There's a new kind of coding I call 'vibe coding', where you fully give in to the vibes, embrace exponentials, and forget that the code even exists.」(有一種全新的寫程式方式,我稱之為氛圍程式設計,你完全沈浸在氛圍中,擁抱指數,忘記程式碼的存在。)

卡帕斯的觀點在於,隨著 LLM 能理解自然語言,開發者不必在乎程式語法,而能直接用人類語言來描述需求,讓 AI 產生程式碼,憑直覺驅動開發。

過去「不值得開發軟體所以用人工」的瑣事,現在可以靠vibe coding解決

若要為 vibe coding 下定義,我們可以說: Vibe coding 是一種強調直覺、快速驗證與臨時解決的開發方式,依賴 AI 工具修正錯誤、生成程式,並以「能運作即可」作為成功判準。

換句話說,它並不是軟體工程的替代品,而是存在於工程之外,處理的那些傳統流程「不值得」額外花錢解決,所以就使用人工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或許瑣碎,卻常常是企業效率的隱形殺手。vibe coding 讓這些小問題能被快速處理,而不至於演變成工作流程的長期阻塞。

過去,當開發者面對系統錯誤卻缺乏明確線索時,往往要靠經驗與直覺「猜」出問題根源,這種過程被比喻為在「通靈」或「觀落陰」 :彷彿必須進入另一個世界,才能窺見程式背後的真相。

這種說法,反映出軟體開發中,工程師需要大量心智勞動去推敲與試探。相比之下,vibe coding 代表的是一個時代轉折。今天的工具能主動協助開發者解讀錯誤,甚至生成完整解法。

於是,折磨人的「通靈」,轉變成「vibe coding」的共創。兩者的異同,凸顯了從人類配合機器,到機器能理解人類語言的巨大躍進。

延伸閱讀:不懂程式也能開發 App!Vibe Coding 是什麼?怎麼做?

談到 vibe coding,最常被提及的案例,就是工程師遇到錯誤訊息時,整段丟給大語言模型( LLM),讓 AI 自行推測並提供修正方案。這種做法看似隨意,卻正是 vibe coding 的精神所在: 與其執著於完整除錯,不如先快速取得可行解。

另一個典型場景,是在黑客松或快速原型開發中。傳統專案講求架構驅動,先設計藍圖再逐步落實;而 vibe coding 的邏輯則是「功能先行」,先做出能跑的東西,用來測試市場反應或推動內部討論。

更進一步, vibe coding 也是「先求有,再求好」的哲學。與其過度計較解決問題的姿態是否優雅,它更關心「問題能否被快速解決」。 這使 vibe coding 特別適合那些模糊、非典型的場景。例如臨時需要一個資料轉換工具,或行銷團隊想快速測試互動式頁面。這些情境不值得成立專案,卻在日常工作裡不斷出現。

vibe coding會否造成技術債?最好以沙盒思維孵化創意

許多人批評 vibe coding「難以除錯、難以維護」,但這些批評其實忽略了一點:vibe coding 從來就沒有打算移交或維護。它處理的是企業的 secondary issue(次要議題) ——那些沒有重要到企業要特地花錢、投入專案去解決,但卻一天到晚出現、影響效率的問題。

對企業而言,最大的疑慮在於 vibe coding 是否會擾亂秩序,甚至造成長期的技術債。若放任 vibe coding 的產出直接進入正式系統,確實可能有風險。企業需要為 vibe coding 畫定安全範圍,讓它成為創意的孵化器,而不是潛在的隱患,也就是應用「沙盒」的思維。

• 允許在實驗環境或內部專案中採用 vibe coding,但上線前必須重構;
• 設置低門檻的創新試驗區,讓員工嘗試各種小工具或自動化流程;
• 透過流程篩選,將其中有潛力的成果轉化為正式開發專案。

這樣一來,企業不需要「消滅 vibe coding」,而是「馴養 vibe coding」。vibe coding 並不是「錯誤的工程方法」,而是一種「非工程的方法」。對企業而言,它是一種低成本、高靈活度的創新策略。它能處理組織中的次要議題,強調先求有再求好的務實態度。唯有當我們正確認識並善用 vibe coding,給予合適的邊界與場域,它將成為補充正規工程的輔助力量,甚至成為創新與效率的泉源。

延伸閱讀: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核稿編輯:張玉琦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