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與 AI 領域擁有逾25年經驗。2002 年創立台灣首家大數據顧問公司,長期為台灣各大企業提供數據科學顧問服務,曾連續 12 年獲選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並於 2015 至 2016 年間擔任上海華院數據首席數據科學家,在任內發起中國首屆國際 AI 競賽以及擔任出題。
用記憶跟工具能讓AI思考更深,但回答更精準。因為最成功的AI產品,都懂得在後台處理複雜邏輯,在前台呈現簡潔體驗。
隨著 AI 應用日益複雜,單靠 prompt 設計已無法滿足需求,這時,語境工程就成關鍵。它涵蓋如何準備、組織、更新,並管理所有提供給 AI的資訊。
2023年AI熱潮高峰時,美國不少新創公司與科技企業開出高薪挖角具備高階提示設計能力的「提示工程師」,現在還需要提示工程師嗎?
ChatGPT新一代o3模型不再急於秒答,而是先停頓思考,再調用工具、整合資訊,最後給出驚人精準的回應。這種「慢思考」革命正從根本上重塑AI。
OpenAI推出的最新版本模型GPT-4o震撼了全球,企業該思考我們是否準備好,讓創意、設計、行銷等部門,搭上這波浪潮?
這陣子席捲知識工作者目光的付費的應用就是deep research。它不只是一種工具或技術,而是模仿人類「深入探究」與「實踐落地」並行的研究方法論。
Deepseek在有限的硬體與預算的規格下,竟然能做出效果與GPT o1相當的模型,這正是他引起旋風的關鍵。他真的只用了560萬美元嗎?本文一次釋疑。
ChatGPT的語言能力有目共睹,也有許多企業首先導入客服部門,為什麼我還是認為AI不適合擔任客服?
說再多目前「沒有任何機器會思考」的事實也很難遏止人被AI取代的恐懼。究竟人類大腦的能力,相較於現在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戰力比較會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