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Joshua Golde on Unsplash

想跟風搶進熱門產業前,先自問:為什麼我們能成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台灣,一個明顯的趨勢正在形成:企業彼此參照,然後紛紛進入相同的產業,例如電動車、機器人、醫療科技、AI伺服器以及健康照護等。
這種企業跟風進入熱門產業的傾向,形成一個意料之中的問題:市場過度擁擠,差異化變得困難。每家企業都有其獨特的基礎——不同的核心能力、資源和策略優勢。單純模仿他人而不理解自身優勢,往往難以成功。
我們應該將精力集中在哪些領域,才能真正實現差異化?

結合自身優勢,謹慎評估產業缺口

要應對業務多元化的複雜性,企業需要聚焦與深思熟慮的策略,這對於大型組織尤為重要,因為其既有系統和既定流程往往使多元化更加困難。
1.聚焦特定機會,而非分散資源: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將資源分散於多個小型投資,而非集中於最重要的機會。
企業應該謹慎挑選與其核心優勢和長期願景相符的機會,在跟著其他人一股腦跳進一個新市場之前,請考慮:我們解決了哪個具體的客戶問題?我們能有效解決價值鏈的哪一部分?我們擁有什麼其他人沒有的優勢?如果沒有明確的答案,你可能只會成為擁擠市場中的另一個競爭者罷了。

延伸閱讀:迷客夏、路易莎、六角,誰靠併購成長最多?台灣餐飲業戰況分析

2.擬定詳細的策略: 僅有願景不夠,你還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這意味著要定義明確的目標客群、深入了解競爭態勢,並清楚闡明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太多企業進入新領域時只提出了大方向:「我們要進軍機器人產業。」但為什麼是機器人?更重要的,為什麼你能成功?詳細的策略確保業務效益的推估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不僅考慮市場機會,還要考量實際執行能力。

務實的財務與人力計畫,才能面對充滿挑戰的新業務

3.務實可行的商業計畫: 許多商業計畫建立在過於樂觀的假設上,而非實際的預測,導致財務假設往往站不住腳,投資回收期可能差異很大,執行上的延誤更是屢見不鮮。
一個健全的商業計畫需要詳細的資本配置時程、明確的業務里程碑以及具體的目標與關鍵成果(OKRs)。此外,計畫還需具備足夠的靈活性,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對於進入新市場而言,不能僅依賴僵化的財務計畫。

延伸閱讀:併購如結婚,向誰求親最好?杜英宗:考慮可否取得 4 種優勢

4. 誠實評估人才與基礎設施: 這往往是業務延伸發展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企業經常假設可以利用現有的員工來拓展業務,結果能夠被釋出的人員並非最適合的人選,導致未能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給充滿挑戰的新業務。
基礎設施也是一大挑戰。為穩定獲利的事業單位所設計的獎勵制度,並不適用於需要初期投資的新業務。而習慣於大量購買的採購團隊,可能無法協助少量經營的業務實現成本競爭力。在啟動新業務之前,這些缺口都必須要找出來加以解決。
在進入任何新業務之前,領導團隊應回答以下5個問題:
1. 我們是否挑選出特定幾個機會,而非將資源分散於多個小型投資?
2. 我們是否擁有可以清楚凸顯我們競爭優勢的詳細策略?
3. 我們的商業計畫是否切合實際,包含可以達成的里程碑和充分的靈活性?
4. 我們是否擁有有效執行所需的適當人才與基礎設施?
5. 我們是否充分評估了身為成熟企業進軍新市場所面臨的獨特挑戰?
這些問題對於大型組織尤為重要,因為既有的架構與流程可能會限制了組織的敏捷性和創新能力。對於考慮進入新業務領域的台灣企業來說,答案很清楚:差異化與紀律缺一不可。追隨產業趨勢看似安全,但往往導致市場一窩蜂的現象且機會也會受限。更好的方法是採取深思熟慮的策略路徑,利用自身企業獨特的優勢,同時在選定的領域建立成功所需的能力,提高在新業務中創造永續價值的機會。

繼續閱讀 策略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