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才諮詢服務公司 Korn Ferry 的一項調查,「無趣」是人們職業倦怠而離職的主因。約三成的人會透過新工作來找新挑戰。
任職於連鎖餐飲行銷的 Jessica,這陣子老是被老闆挑毛病、緊盯工作,原因在於該公司每一年都會印製 10 萬份的客戶意見調查表。工作流程是先讓行銷部設計好調查表,再由 Jessica 負責校稿和修訂,等主管確認後,再送給印刷廠。
剛辭職的好朋友齋老師意氣風發,每天睡懶覺看看書,哼著小曲晒太陽,好不舒服。可過沒多久,就聽齋老師說了句驚世駭俗的話:「裸辭(指:不計後果、也沒有找好下一個工作就辭去原有的工作)之後,沖馬桶都要用自己家的水啊!」
之前去了趟日本,走了走關西地區和東京,不得不說,十一天的行程,每天都把自己累得半死,每餐都吃得精光,可還是餓餓餓。要是再多待幾天,大概就要殘廢在日本。由此感嘆,幸虧只是十一天,要是環遊世界,大概就得直接流亡海外。
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回答過,「你長大之後要做什麼?」的問題。這樣的問法,暗示我們未來「只能選一條路,然後一輩子做下去」。
很多人問我:「很多比我更厲害聰明的人都還在努力,我還有機會出人頭地嗎?」的確,開始工作後發現高手如雲,一不小心就會灰心喪志,但其實,大多數人沒有絕對優勢,只有「相對優勢」。你為了自己的「相對優勢」,做了什麼決定和努力?
人生,本來就有千百種的可能性。但隨著生活習慣的僵化,讓我們不願輕易犯錯、不想面對選擇錯誤後所帶來的挫敗感,導致對於人生選擇的思考也愈來愈單一。那有沒有一種方式,在我們充滿興趣的投入某項任務,就能預先得知這個選擇可能會面臨的情境,進而減少未來的阻礙?
如果你在同一間公司工作超過 7、8 年,甚至 10 年,做的都是類似的內容,會想換工作嗎?不少人都有相似的經歷,一份工作做久了,難免陷入倦怠。覺得每天上班了無生趣,下一步又不知道能去哪裡,為了維持生活卻只能繼續待著,有種被「困住」的感覺。到底應該選擇走人,還是留下?
當有辭職的念頭盤旋腦海時,多數人都會「騎驢找馬」,先確定自己有下一份工作再提出辭呈,職業轉換專家 Caroline Ceniza-Levine 則認為,有沒有下家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自己有沒有想好下一步,她列舉了十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己值不值得下定決心,有時候,反而先辭職對自己會更好。
一份好的履歷,決定了你是否有機會取得踏入夢想殿堂的鑰匙,有人會說,履歷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把工作經歷填上去嗎?其實要寫出一份精彩的履歷,不僅要懂得化繁為簡、突出個人特點,甚至要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就抓住審查者的目光,因此還是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以下列舉了一些可能較少被人注意到的細節,說不定能幫助你開啟另一道門。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許多朋友面臨轉職時,常會習慣找我聊聊,希望能提供對組織職務的一些看法,幫助他們做出人生的重大決策。數次經驗累積下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帶著看似困難的問題求助於你。但十之八九,他們心中早就先有了答案,只是缺乏信心跨出第一步。」
在正式遞出辭呈前,你有想過你為何而走嗎?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人際關係的受阻?還是單純想休息?出走的理由很多,但在離開前,請先確定自己真的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離開,千萬別為了錢貿然提辭,也別因為大家走你也跟著走。假若你很滿意目前任職的公司,也相信這家公司是有未來前景的,那就好好待著,別被一股熱的離職潮或轉職潮驅使了。
你會有所謂「憂鬱星期一症候群」嗎?每次星期天晚上想到隔天要上班,便全身無力,寧可承受其他痛苦就是不願意到辦公室報到。通常一份工作讓你這般疲乏,你會不自主開始想找新工作。
「阿姐您好!最近工作遇到可以說非常沮喪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的年紀資歷離 Manager 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也就是說未來幾年我都不可能有職位晉升的機會,其實知道這件事情很沮喪,因為我認為 Title 也是一種肯定……雖然也有一些外面的工作機會,但是我暫時不想離開,是因為我喜歡這裡的工作步調與工作內容……」
做為一名普通人:最不應該有時間的職場媽媽。 家境普通,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背景條件。學歷普通,一所普通學校畢業的大學生。毫無寫作經驗,在 30 歲之前,年寫作平均量不到一篇。在這裡從方法論的角度,給大家 10 點建議:
面試該怎麼準備?如何回答問題,可以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我的面試次數接近100次,成功率大約是85%,在此把我準備面試的技巧跟年輕朋友分享:
正常上班族找工作不會只投遞一家公司履歷,往往是海投多間、瘋狂面試,再來就是無比煎熬的等待期。棘手的是,每一家公司的招募程序不一樣,我們不太可能同時收到所有你感興趣的公司通知,更有可能的是,第一份錄取通知來得太快,與此同時,你正在某家公司的最後一輪面試中,也收到了另一家面試通知,或是還在等其他理想職缺的回覆。
人資一天必須瀏覽上百封履歷,為了省時,他們只想快速找到應徵者和職缺需求相符的敘述,沒有時間細讀那些和職缺無關的華麗文字。為了不浪費人資的時間、甚至因提供過多不相干的訊息而惹惱他們,以下是 16 項你該從履歷上刪除的事:
求職面試最重要就是力求招聘人員對你留下深刻印象,什麼話該說,又什麼話千萬別說,可得謹言慎行,以免還沒談到最後一關,你就提前出局。若遇到年齡相仿的面試官,或比較活潑的公司型態,面談過程宛如聊天般輕鬆時,很多人就會不自覺抱怨起前公司、前同事的不是,甚至在還不清楚工作內容的情況下就急著詢問待遇和加班,這些回應看似無傷大雅,但其實是應試大忌!
當你專心埋頭工作時,今年不知不覺地又過了一半,是時候該稍微抬起頭,回顧一下過去的表現。定期做個自我表現評估,不僅可以記錄這段時間的績效、更新履歷上的技能,也是個了解自己究竟成長多少的絕佳機會。
自從日本政府推動工作改革以來,將工作外包發給自由接案人員、允許員工兼職的企業愈來愈多。與此同時,在共享經濟風潮下,也有愈來愈多人將自宅出租當房東,或者下班後當順風車司機賺外快。
組織派任有挑戰性的任務給員工是職場常態,能力不足便是工作者的常態。然而,挑戰能力不及的工作是快速進步的方法,在不足中面對挑戰,努力學習,勉強完成,所以永遠不要擔心不足。
你來面試前,會上網搜尋「考古題」嗎?許多工作者都會擔心自己面試的臨場反應,都會先猜題、上網「爬文」找題庫,但我在 P&G 面試,從來不照著「題庫」問問題!
一旦過了 30 歲,就感覺到日子過得飛快,工作和生活也不可能像 20 幾歲時四處嘗試,不少人會覺得沒有跌跌碰碰的本錢了。想將有限的時間、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職涯諮詢網站 The Muse 建議從 10 個面向下手,幫助自己在職場上獲得一席之地,生活也能過得更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