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來了面試通知,你感到很興奮也很緊張。在面試時,你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企圖留給面試官一個好印象,但在談話接近尾聲時,你因為擔心自己不夠打動面試官,忍不住又分享了自己的能力所在……
如果你是面試官,自然希望求職者事先做過練習,他們能讓你驚豔,講出自己的優點,說明為什麼自己是這份職位的不二人選。你自己也得問得準確,持續進逼,根據職位與求職者量身打造不同問題,以便得到跳脫履歷表與制式答法的回應。
千禧世代成功學:熱情該由自己創造!
隨著勞動市場大幅緊縮,許多人開始騎驢找馬、四處跳槽,但理應展開搶人大戰的就業市場,各大企業卻一面倒地採取違反主流的方針:釋出更多薪資不那麼亮眼、但職稱響叮噹的中高階職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曾說過:「清晨醒來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成功者。」言下之意,人只要擁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就算是成功。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也是這樣認為的。
「歌神」張學友日前出席香港演藝學院舉辦的第 32 屆畢業典禮,並以榮譽院士身分擔任頒獎嘉賓。張學友致辭時向同學們分享,即使自己已經入行超過 30 年,但始終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張學友認為,這種態度才是讓他力求進步,可以在演藝圈生存幾十年的主要原因。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想要財富自由,每個人都有想要追求的夢想,但你有想過,你想要這些事的背後原因嗎?「當然是自由、隨心所欲啊,這還用說嗎?」我了解,但如果你有了財富自由,你想做的事到底是什麼?
多數人都渴望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希望可以愈做愈好,逐步接受更大的挑戰,一旦發現自己長時間備受壓抑,無法施展長才,可能就到了需要壯士斷腕的時刻,該辭職另謀他路了,否則,只是繼續浪費時間而已。
有一類問題讓我們多數人最熟悉也最害怕,那就是求職面試問題。如果你是求職者,答錯重要問題,可不會雀屏中選;如果你是老闆,沒有問對問題,可能忽略重點而錄取錯人。
你恨透你的老闆、你已經好多年沒加薪、你的能力不斷被低估……此時,你可能想著,如果換去別間公司,或許你就能一展長才。不過,經過幾番思考,你又打消了找新工作的念頭。
你身邊有熱愛工作的人嗎?他們談起工作來,閃閃發亮的眼神,往往會令人心生嚮往,甚至有點羨慕。但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在其新書《深度職場力》裡點出,過於強調「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主張,有嚴重的缺陷。它不僅沒有說明那些熱愛工作的人如何找到理想工作,更可能會讓人覺得,只要工作「不夠有趣」就是不適合我,而不斷換工作。
不高興就不做了?面對令人不開心的工作,可能很多人會常常在腦海上演這種率性而為的小劇場,也有人直接甩手走人,但職涯規畫導師 Kathy Caprino 提醒...
懂得深度工作,卻深耕錯了方向,還是很難創造出個人的職涯成就。紐波特推出新作《深度職場力》,希望能告訴世人, 開始挖井之前,得先找對水源。
離職之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這樣的:早上睡到九、十點,接著起床看一下書,下樓吃個早午餐,下午繼續看書或者寫點東西,晚上出去跑步,去健身房裝裝樣子,回家看電影、追個劇,然後睡覺。聽起來是不是還挺愜意?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迷惘?你不滿意現況,想換工作卻又不太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擅長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如果這聽起來和你有幾分像,今天這篇文章就非常適合你閱讀。
大多數人面臨求職關卡時,都是開著 104 、 LinkedIn 等求職網站天天刷新,期盼心中的夢想企業、職位從天而降;再不然,熬到中高階主管的位置後,再讓獵頭顧問替你時時留意。事實上,許多外商大企業的職缺,根本在 po 到人力網站之前,就被「內部推薦」這一輪捷足先登!
成功的道路很多條,但如果你還在堅信「路走久了,總有一天是你的」,那麼你最終可能只是走向成功的彼端:過勞加班、薪資不見起色,鬱鬱寡歡,甚至一想到隔天要上班,心情就覺得沮喪。
「每個面試者都講得頭頭是道,該怎麼判斷他們說得是不是真的?」每個面試過新人的主管,一定都曾遇到上述的問題,無法肯定這次招進來就一定是「對的人」。
1111人力銀行 6 月 29 日公布「2018 企業進用新鮮人意願暨求職禁忌調查」,新鮮人起薪 28,230 元,打破 12 年紀錄,學者碩士待遇雙創新高。惟大小公司給薪差很大,小公司起薪 27,720 元,百人以上企業起薪 30,110 元,差距 2,390 元。
軍公教年金改革新制終於要在 7 月 1 日上路,一連串的年改衝突,看似與勞工族群無關,卻給了我們一個職涯規劃的重大啟示。
離職的步驟大致如下:至少兩周前通知你的主管,等確定離職後,開始將現階段工作交接給你的同事,接下來等著在歡送趴上飽餐一頓......但離職也會遇見一件令人為難的事,那就是--究竟該不該告訴大家你要換去哪間公司?
「我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做相同的事,工作起來很無力......」曾有部屬對我坦承。這種倦怠感,人人都會有。我在 P&G 工作超過 30 年,也曾考慮過是否該做些改變,幸好當時有主管的引導,才讓我在同一家公司待了這麼多年。
書市上有關「如何成功」的書籍層出不窮,這似乎意味著「成功」是很多人心中的渴望。歸納成功學大師的著作,他們都提到 6 個重要素質:天賦、自信、努力、熱情、人際關係、正面思考。但要獲取成功,是不是培養這些素質就好?又或許你會疑惑,書也讀了,也照著書上的提示做,為什麼成功還是離我這麼遠?
你一定聽老師、父母、前輩說過無數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可能時時自我警惕「沒能成功,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但一路走來,你是否會納悶「努力和回報,為什麼常常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