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正流行的「微退休」(Micro-Retirement)。不是傳統意義上,累積到一定年資、存款就結束職涯享清福,相反地,是工作一段時間後休息。
如果長時間處於辛苦的狀態,心情很容易崩潰;然而,有些人卻無法意識到自己情緒低落是因為心理因素,甚至認為不應該有所怨言。
倦怠不只是指工作壓力過大的人,失去意義感、不開心、無力都可能倦怠!倦怠的其中一種,便是「過勞倦怠」。知名籃球員詹皇勒布朗.詹姆斯給我的啟示是:
Z 世代正在面臨與千禧世代類似的雙重照護壓力 —— 既需照顧孩子,也需照護年邁父母。這種現象過去多出現在千禧世代,如今 Z 世代逐漸成為新三明治世代。
我再兩個月滿五十歲,而我如果想退休,已經可以退休了。我是財務健康的模範,但我毫無情感財富可言。
暢銷書《一人公司》作者保羅.賈維斯說,如果你的創業行動有幸開始獲得成功,那就運用這項成功來獲取更多自由,而不是更多收入。
精選 18 句來自成功者的名人語錄,這些勵志格言和正能量金句,不僅能給你帶來啟發,更能幫助你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勇往直前。這些名人金句快留存:
研究指出,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的所得或環境條件不同,幸福感低谷的平均年齡,卻一致集中在中年階段發生。
無論年紀如何,只要有決心和行動,我們都可以改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持續進步和自我維護是成功的關鍵。
蔡康永:我們被賜予了生命,這生命是拿來體會的,不是拿來搞懂的。所有因為搞不懂「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而賭氣到亂糟蹋的人,容我請問一句⋯⋯
你是一個善待自己的人嗎?你有沒有瞧不起你的感受、冷落你的心?蔡康永在《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 3》教你找到人生活得更舒服、更自在的方法。
「○○來做的話,就沒問題」,主管若能夠這樣想的話,不才是真正的信任嗎?這種宏觀管理,是我從丹麥人身上學到的事。
丹麥人基本上不做不必要的自我勉強。他們相當務實,說到工作,只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風格、形式都不重要。
能持續取得成果的人,即使經歷了糟糕的一天,也絕不會讓這種狀態持續到第二天。因為他們會在當天徹底重置所有的負面情緒。
倦怠風險最高的一部分人,似乎是那些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經常超額完成任務的人。
千禧世代和Z世代員工偏愛遠距辦公,主要因為靈活性和陪伴寵物。調查顯示,許多人願意減薪或放棄高薪機會以陪伴寵物,且企業若提供寵物友善政策,將更具吸引力。
即將進入勞動力供給受限社會的日本,在各種職業、各個地區都會出現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類工作活動」這種勞動新思維應運而生。
你快樂嗎?3 個小技巧,給你正能量面對工作、生活的壓力。
身陷長期內耗難題,你需要的不是「想開一點」!真正尊重自己的人會這樣做:
有些溫柔的人能關懷他人是不是在硬撐?會不會太勞累?希望你能夠如同察覺他人的狀態般,也多察覺自己的狀態。
一本出版近30年,這幾年卻爆紅的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指出現代社會的什麼現象?書中揭開哪些心理諮商的面向,以及哪些心理分析的技巧?
「要變得更積極才行!」為此而努力的人越來越多,但為了變得積極而去勉強壓抑「消極」,結果就是難以感受積極的情緒。每天的樂趣變少,到頭來覺得活得很累。
快樂並非遙不可及的追求,它是可以透過學習慢慢提升的。現在哈佛、耶魯等4間知名大學,提供了免費線上課程,告訴你創造快樂的方法,扭轉厭世生活。
理想的生活是「選擇」來的!盲目把行事曆塞滿,不代表過得充實、有效率。真正有餘裕的人並不是能力好、做事效率高,而是懂得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