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放下、啟程、未知的旅程──從不確定能成否出發、不確定能否畢業,到不確定未來將會如何。
你去年完成多少成就了呢?除了回顧豐收一年,2021的起點是個絕佳機會重新審視、調整未來職涯之路。
「請完產假/育嬰假回來全都變了,工作也被調職,職場對媽媽真的很不友善。」職業媽媽:8 個月反擊、反被升職的奮鬥故事。
無論是職場老手,還是社會新鮮人,都須謹記以下十項職場地雷,讓自己的扣分指數降至最低。
農曆年前跳槽,不少上班族擔心績效獎金和年終領不到,若雇主扣發年終和績效獎金、強制自己將加班費換成補休、告誡不能轉職同業,合理嗎?
王永福給 30 歲的真心勸告!有時我會看到一些所謂「成功學」的文章,裡面講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建議你及早看清。
2012年11月,李洛克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冷凍工廠擔任儲備幹部,第一個被交派的任務就是殺台灣鯖魚。當時,一天最高紀錄經手1萬5000條魚,即便戴上3層手套,身上的魚腥味洗都洗不掉。
鄒開蓮是台灣Yahoo的靈魂人物,她從2000年帶著Yahoo奇摩征戰至今,在 2020 年底揮別最熟悉的戰場。藉20年的經歷,她悟到 3 件事:
根據日本的經驗,過了 50 歲被辭退之後回任,薪水可能打 8 折;60 歲以後,還可能降到 5 折。白領精英們,準備好面對自己折舊的時刻了嗎?
你陸續換過幾份工作,累積了多年資歷,但這些經驗對於你之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有幫助嗎?你的下一份工作,應該是為 3~5 年後的自己而準備的...
如何找到使命感?在 TED 上教人找出人生動力的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建議,以「黃金圈」理論探究自己為何而工作。
常有人問我如何才能在企業裡從小職員做到總經理,同時讓薪水成長幾十倍,從而完成搶錢任務,進入財務獨立的人生新階段?
大部分離職的人都知道為什麼要離開,而且他們不斷說服自己必須要離開, 但是只有極少數人會想到:自己在目前所待的環境,該學的都學完了嗎?
EMBA 在台灣有超過 20 年的歷史了,光政大就約有 5000 人,每年招生超過 200 人的學校也還不少,未來真的有這麼多需求?
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事,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做事沒有章法,總是抓不到重點。他們總是被自己努力的過程感動,而忽視了真正有價值的努力是要有結果產出。
很多人容易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只要我願意嘗試,我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可能只是被工作表面的光環吸引,並不是真正了解和喜歡它。
問不少人為何頻繁換工作,給出的原因是:「逃離舒適區才能更好的成長。」實際上,不少人的職業成就是在舒適區取得的。
在一家公司待了很多年,卻突然因為內部的一個決策或高層一個想法就被裁員。換作是誰應該都覺得很不公平,並急著找下一份工作,但裁員其實是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你想進修工作技能,但時間比較零碎怎麼辦?本篇為你提供 5 個台灣的線上學習管道,想要增進實力,只要有網路就能辦到。
那些能力比你差的人,為何賺得比你多?搞懂決定薪水的 3 個要素,這樣你才能獲得不錯的薪水收入。
世人行文,太多教誨他人如何職場晉升,月入五萬。舒國治寫的只是睡覺,流浪,以及遍及街頭的小吃。他的財富以千元台幣計算,人生晃遊卻閱歷無數。
我們都渴望自由,但成為公司雇員的最大好處,就是不需要獨立面對風險,那麼能不能收入穩定又擁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權?答案是肯定的,但有個重要前提:
兆豐國際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秀利笑著說,「當主播,在我的職涯當中,應該也算是蠻跳 tone(意外)的選擇。」
坊間有上百間獵才、招募顧問公司,服務方式百百種,但你在選擇獵才顧問之前,應注意 3 大原則,才能避免找到信用、成效不好的顧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