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追夢,要有承擔追夢的勇氣,這些代價不容易消化,只是一般人大多不敢走出舒適環境,讓日子在猶豫和羨慕別人的情境下,一天又一天地輪迴;但實踐夢想也很簡單,就像陳彥博的故事,追夢像是跑超馬一樣,「就是出發,一步一步,跨出去!」
對社會新鮮人的你來說,被分派到什麼樣的主管,應該是很重要的問題吧。多數人應該都希望跟到很會照顧人、個性溫暖的主管,在他底下悠哉愉快地工作。不過,世上沒那麼剛好的事,也有不少主管很嚴格,是下屬會暗地裡稱他魔鬼班長的那種人。
只要認真工作,一定會被上司看見,獲得拔擢。許多人都存有這個觀念,確實努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想要縮短成功的時間,只靠努力就有用嗎?
在日常工作裡,有太多難以預期的挑戰。你也許無法控制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你能決定如何開始自己的每一天。
隨著工作型態變得更加重視合作,辦公室愈來愈注重創造積極的文化,因此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大的軟技能和情商。Business Insider 點名 7 種職場最忌諱行為,只要擁有其中一項,就可能成為職場升遷道路上的最大阻礙。
對於現代工作者而言,飲食不再是追求「吃飽」而已。食物,不僅攸關身體健康,還進一步影響你的大腦、日常工作表現。
睡前三小時之內的飲食是很有影響力的,如果太油、太辣,或是重鹹以及量太多,時常就會睡不好!酒精雖然讓人昏沉,卻會讓我們停留在淺眠,而且造成頻尿,睡眠效率愈來愈差。
我人生第一個工作就遇到幾個十分麻煩的同事。一個是霸道喜歡當老大的人,我們雖然是同事,可是他老是喜歡指使別人做事,倚老賣老,口氣就像是個長官。
坦白說,一個同質性很高的職場環境,以類似的條件進入公司的同仁,在本職學能上的能力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如果想要有足夠的籌碼能跟老闆 argue 自己的待遇,你就必須有以下幾點考慮:
語言有其力量,無論你業績多麼好、資歷多麼深,有時說錯一句話就毀損他人對你的看法,貼上負面的標籤。或許認為你太過心高氣傲、看不起人,可能覺得你偷懶躲事、沒上進心,無心的一句話將會影響往後的職涯發展
成熟的人都懂得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就是不會輕易被各種負面情緒影響。工作出現意外,你為此感到生氣,需要發洩。如果你把這種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甚至是最親近的人身上,你的心情有可能會由陰轉晴,但別人呢?別人又怎麼宣洩因你而得到的負面情緒?如果他又把這些情緒發洩到其他人身上,這個世界不就充滿了怨氣?
有些人會抱持「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心態,認為既然給我這點薪水,隨便交差也沒關係。這樣想,恐怕落入算計的盲點。行動才能擊退焦慮、改善現狀,重要的是設法從廉價出賣自己時間,變成握有決定薪資的談判權。
許多人在 20 到 30 歲之間,都有可能會經歷一段迷茫期,這段時期大致是從大學橫跨到出社會。可能是從選填科系開始,不知道自己選的科系是不是社會主流,到真正踏入職場,不確定工作內容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或興趣、不知道自己選擇的工作有沒有前景……。
三十幾歲,應該是人生剛在職場上站穩腳步、蓄勢待發,卻又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的時刻。工作、婚姻、小孩、生活的問題一一浮現,每個都想兼顧,但時間有限,要或不要,先要哪個?犧牲哪個?想要工作和生活平衡,卻又有些左支右絀,身心處在焦慮的狀態。
你是否埋怨過,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就是沒辦法獲得賞識的機會;有些人和自己付出同等的心力,卻可以被長官看到,認為他們就是天生好運。然而,擁有「好運氣」真的是機緣或巧合嗎?
他創立日本第一國立銀行和王子造船廠,不斷擴大事業領域,業務遍及鐵道、海運、礦山、紡織⋯⋯,終其一生與他有關的經濟事業,預計有 500 家之多。
對於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小至完成日常工作、大至拜訪客戶,可能都會擔心踩到自己不知道的地雷,希望前輩可以給自己一些提點。不過,會不會有些事情,即使工作資歷很深,開過無數次會議,還是很容易做不好?
投入任何需要專注發揮創造力的工作之前,你需要先為自己的身心靈營造合適的工作環境,否則,要想思慮周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我們因為長期、慢性的壓力導致腎上腺素一直處於過度刺激的狀態時,皮質醇水平會變得不平衡。這會讓我們早晨時覺得累,一天都覺得神經緊繃,到了晚上精疲力竭卻又睡不著覺。調整的方法是⋯⋯
國外許多知名大學,如史丹佛大學等,常常分析成功人士特質,做過無數質量研究,也產生百百種理論,唯一的共通性就是,成功人士通常人格較複雜,因此生活上會有很多聽來荒謬、不可思議的習慣。
我今年的業績一定要達到 5000 萬元!」工作者常訂定績效目標。然而,即使方向明確、做法具體,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沒能達成,也找不出原因。
標準的睡眠時間是多久?很多人條件反射的答案是每天 8 小時。但實際上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需的睡眠時長不同。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認為,成人的理想睡眠時間為 7 至 9 小時,青少年則為 8 至 10 小時,新生嬰兒每天需要長達 17 個小時。
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已退休的前任校長斯科特·柯文(Scott Cowen)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總結出,失敗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要汲取教訓。
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常常就是造成肌肉負擔的元凶。新科技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生活,但這些影響並非都對我們有益,例如在健康方面。長時間使用手機,會讓頸椎承受極大的重量,造成不良影響,也因此,近幾年開始有「手機脖」或「iPad 肩」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