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受人喜歡的員工,多數都能言善道、外表得人喜歡,好像也比較容易得到關注與晉升機會。相反來說,那些內向,不懂得彰顯自己的人,是否就很難得到賞識呢?
TED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能快速吸收他人經驗與故事的管道,我們從《TED最撼動演說101》中,整理出5位擁有夢想、對於自己做的事永不放棄的工作態度的台灣人,並從中選出一句話,希望讓所有讀者能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窮到只能吃白吐司果腹,或是連續應徵 40 幾家公司都沒下文時,你可能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天底下運氣最差的人,更極端一點,說不定你會想要自暴自棄、藉酒澆愁。 連你都不幫自己加油,誰願意幫助你? 如果連你都不願幫助自己,還有誰會幫助你?
大部分的企業,每半年會執行一次績效考核,可能由主管直接打分數,或是要員工自我評量。考核的目的是希望員工,檢視自己的工作方法,了解還有哪裡需要改進。
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放棄急救,到天上當天使;一是截肢,但用四肢換來的存活率只有 5%。要是你,你怎麼選?」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以下簡稱八仙塵暴)的倖存者黃博煒走上講台問的第一個問題,就讓現場陷入靜默。
公司內部一中階主管職又開缺,這個職位不但薪資高、福利好,又可以接觸到公司的核心業務,工作內容也不複雜,小陳認為自己的能力符合條件,躍躍欲試想申請。但觀察應徵上的人,都做不滿一年就走人,這點讓他遲疑。
「心情好差,想喝杯飲料、吃點甜的。」面對壓力或挫折時,你是不是也想這樣「安慰」自己?然而,這些選項或許能帶給我們短暫的慰藉,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這個社會對想法負面的人,似乎充滿批評。確實,一個無趣的人總是會搞砸氣氛,因而容易遭到排擠。如果工作、讀書不順利就退卻,或許注定如此。但是,對應的正面、積極、加法式的思考,真的如多數世人禮讚的那麼好嗎?
「你要走什麼樣的職涯,要由你自己決定。」台灣微軟(Microsoft)在任最久的總經理、現任大中華區副總裁蔡恩全說。他彙整了超過 20 年的工作經驗在《微軟商學院》中,儘管自嘲內容有些老生常談,卻更顯得這些工作心法,確實是在職場中走得長、走得久的訣竅。
你去旅行何時決定你抵達的目的地?是坐在飛機那一刻、或是飛機起飛時開始的,或甚至更早些?是當你開始計畫旅行的念頭,想著:「我要到日本、歐洲……」
「這篇新聞稿是誰寫的?實在非常不專業!」「這次的演講稿完全沒有寫出應該有的高度,讓我們非常失望。」「從你們寫的 briefing book(簡報),就看得出來你們對這個專案的目的及公司的產品一點也不了解,我可以知道是誰負責的嗎?」
休假的時候,收到公司的通知郵件,公司的網路課程第二梯已開始,請在 ×× 時間內學完。公司的學習課程向來甚多,一直覺得無非是一些基本技能,或公司理念之類的洗腦課。當時真是沒事做,才決定打開看看。
剛辭職的好朋友齋老師意氣風發,每天睡懶覺看看書,哼著小曲晒太陽,好不舒服。可過沒多久,就聽齋老師說了句驚世駭俗的話:「裸辭(指:不計後果、也沒有找好下一個工作就辭去原有的工作)之後,沖馬桶都要用自己家的水啊!」
之前去了趟日本,走了走關西地區和東京,不得不說,十一天的行程,每天都把自己累得半死,每餐都吃得精光,可還是餓餓餓。要是再多待幾天,大概就要殘廢在日本。由此感嘆,幸虧只是十一天,要是環遊世界,大概就得直接流亡海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王邦雄的家裡有一套杯組,上面印著就是《道德經》第 2 章,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段話。
由於合作廠商突然出包,導致另一名同事負責的活動亮起紅燈,也讓他成為每天最晚離開公司的人。你想到自己曾碰過類似的危機,可以分享解決方式,但另一方面,下個月就輪到你負責活動,擔心自己心力有限,撥不出時間和心力,究竟該不該幫助他呢?
我有個認識的人想開餐廳,他一心一意想開餐廳。有這股熱情自然是好事,這點不在話下,問題是他才剛離開校園、沒資金創業,而且跟你說個祕密:他不會煮飯。
根據《厭世代》一書的定義,「厭世代」泛指 1990 年代前後出生,因為低薪、看不見未來,在變化劇烈的時代中,徬徨不安、疲憊尋找光亮的世代。他們恐懼失敗,但卻不知道從何努力起;他們害怕被埋沒,卻又覺得未來的路茫茫;甚至,有時候努力也不一定會有結果……。
即使休假,只要公司群組彈出對話訊息、email 顯示未讀郵件,仍忍不住手癢想點進去看,像沒休假一樣繼續工作,就怕收假回到崗位時,事情會做不完⋯⋯。這樣的生活模式,你並不孤單。
儲蓄是財務獨立的重要方法, 儲蓄能讓你在職場這條路上更有勇氣,也讓你有機會探索生命中被忽略的部分。想讓存款快速增加,你可以馬上開始的10個做法:
發揮你的潛能與為公司出謀劃策不一樣。在公司,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和決心,就能改變多數事情。或許你無法改變世界,但是可以讓組織適應世界。你能夠改變公司的技能、性格和文化。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和決心,就可以改變多數最重要的因素。
休息,本來是為了復原。但是為什麼我們常常休息後沒有恢復繼續工作的動力?甚至反而更焦慮呢?休息並不簡單,休息也要練習,我們要為自己找到休息時間,更要為自己找到休息方法。
TED 的演講愈來愈豐富,幾乎能看見各行各業大牛們的身影,尤其最近 TED 更針對大家可能困擾的問題分門別類,幫助大家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例如,最近有一個列表將所有能幫助提升個人自信與權力意識的精彩演講集中在一起,以下再精選其中五個,希望也有助於你。
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人醒來後做的幾件事,便能決定一天過得順利與否。如果你正在逐步改變自我,朝向更好的自己邁進,不妨試著執行《Inc》雜誌網站分享的一套 32 分鐘早上行程,其中的 4 大步驟就是:付出、感激、呼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