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台灣最賺錢的百貨在哪個縣市?答案是台中七期,而不是台北信義區。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台中大遠百分別是自家百貨多年店王,都在這裡,專家解答三大關鍵。
受到關稅、出國潮影響,今年百貨業整體狀況不佳,但屬於 Outlet 的華泰名品城卻有望寫下業績新高,怎麼做到
乾杯啟動 27 年最大變革,主品牌轉向平價搶攻 Z 世代,同步推出新牛舌定食店「牛舌佑介」並獨立牛舌事業,靠全舌利用串起餐飲、外販與寵糧三大線。
零售業者讓消費者累積點數,點數過期即失效毋庸置疑,但「合法」僅是經營企業最低標準,卓越企業應該要有能讓消費者感動的作為,延伸點數的最大價值。
京站 10 月宣布投資 2 億元取得百八魚場餐飲旗下的京饌餐旅事業 67%的股權,引發外界關注,總經理王大政表示,這次的併購案只是第一步。
面對即期商品銷售困境,日本FamilyMart以「共感」取代「折價」。由員工觀察消費心理出發,設計出可愛的「淚目貼紙」,讓消費者因「想幫忙減少浪費
機能跑鞋正把跑鞋市場洗牌。Nike、adidas 成長放緩,機能鞋反而在疫後狂飆,從跑者社群一路打進日常穿搭,為何「厚、醜、好走」突然變成新主流?
在家電與百貨市場雙雙不景氣的條件下,位處兩者集合的集雅社,如何憑一套反電商思維,走出同業沒有的逆成長?
momo今年遭遇上市以來首度衰退,總經理谷元宏平常心看待,點出電商不再只是打價格戰,盼透過幾個可能的成長動能,擺脫低潮。
銷售一張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機票,對旅行社來說,利潤薄得幾乎只夠買一杯美式咖啡。易遊網去年淨利年增98%,一門低利潤的生意,怎麼能煉出金礦?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數據,近 10 年每戶消費總額與醫療支出分別成長 17.7% 及 40.0%;2024 年六都首度全數進入「每戶三人以下」時代。
「床墊是黃昏產品,不是黃昏產業,」床的世界總經理陳三傑表示,當人們回家睡覺,就會想到這個產品,「市場永遠都在,關鍵是誰能建立最深的護城河。」
過去的週年慶,靠的是「當週當檔人潮+深折扣」的一口氣;今天的週年慶,考驗的是「同一位顧客在不同時間點都被服務到位」的長耐力。
沒有樂園和官方商店,台灣卻成了迪士尼最敢實驗的授權戰場。迪士尼怎麼在日常中打造產品體驗?又是如何因應Z世代需求,推動配角IP崛起,建立與新世代的連結?
在百貨業景氣低迷之際,宏匯廣場仍繳出營收成長10%、獲利成長20%的成績。執行董事柯愫吟分享她如何帶領團隊持續成長,以及對百貨業的看法。
多數企業做會員都是在燒錢,但 Happy Go 總經理李明城表示他們已經從「成本中心」走向「利潤中心」,能夠透過會員賺錢,他揭示背後有 2 大原因。
你腳上的跑鞋,是否正變得越來越厚?這股從「赤足極簡」逆向而行的趨勢,不僅改變跑者穿著習慣,更引發運動品牌間一場看不見的技術大戰。
特力子公司特力屋將於 10/16 登錄興櫃,公司預計 10/14 召開法說會,說明未來營運規劃及展望。
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1月16日表示,確定敦化館於2025年12月下旬熄燈,主力精品櫃位將轉戰鄰近的SOGO復興館與大巨蛋。
誠品松菸在 2024年1月接手24 小時書店,截至2025年9月,松菸全館人流成長 3 成、整體業績成長 7 成,為何 24 小時書店能帶動營收成長?
大葉高島屋 2020 年曾經歷營收低潮,在董事長葉季展上台後,靠 3 大策略走出營收谷底、重返天母百貨霸主地位。
全聯會員早已破千萬,他們現在追求的是什麼?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表示,他們的數據是最juicy的,接下來他們要怎麼善用數據?又怎麼強化會員經營?
樂高(LEGO)2025 年上半年營收高達54億美元,創下品牌同期新高,年成長達12%。銷售額更年增13%,其中針對成年人的產品線貢獻顯著。
美國服飾零售巨頭 GAP 集團近期宣布,未來會透過旗下品牌 Old Navy 將業務擴展至美妝及個人護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