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目標才足以推動真正的改革?UNIQLO 創辦人柳井正的答案是:「會讓人覺得你瘋了的那種。」
過去,移工最常光顧的便利商店並非全家,而是競爭對手統一超商,全家為何要經營移工客群?他們做了什麼,讓全家成為近 9 成移工最常去的超商?
以為被叫去賣便當,其實被派去當社長!從賣豬肉員工到掌握兆元帝國!LAWSON 社長竹增貞信,到底經歷了什麼?三菱商事如何靠「育才」成就霸業版圖?
亞馬遜和沃爾瑪考慮發行穩定幣,此前,Shopify也宣布讓顧客能用穩定幣支付。零售業動作頻頻,預告著穩定幣逐漸走向主流。穩定幣為什麼能引起企業重視?
萬達寵物是台灣最大連鎖寵物零售品牌,旗下品牌有「寵物公園」、「凱朵寵物」、「貓狗隊長」,以及專注寵物電商平台的「毛孩市集」,掌握127間實體門市和虛擬通路。2024年營收28.8億元,2025年首季營收7.85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
近年大型零售業者紛紛進行併購,其中統一買下家樂福、Yahoo、PChome,副總經理劉宗宜表示這顯示統一併購策略的轉變,近年看重的是新生態系與商模。
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大潤發將於8月1日起升級為「大全聯」,並進行會員制度與點數整合,原大潤發「發幣」將轉換為全聯「福利點」(1發幣=10福利點)。
麗嬰房 6 月 3 日召開重訊記者會,表示董事會決議擬簽訂出售上海子公司股權合作備忘錄,並表示交易預計於 2025 年底前完成。
美國快時尚品牌 FOREVER 21 宣布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總債務金額高達15.8億美元,並計劃關閉美國境內354家門市,裁撤超過700名員工。
當零售業紛紛投入科技與數據競賽,Trader Joe’s卻堅守「人味銷售」路線,拒絕零售媒體並創造出超越好市多與沃爾瑪的高坪效。逆勢突圍的秘訣是什麼?
自有品牌是大型零售業者委託製造商代工生產,再由零售業自行命名的產品。由於流通成本低,能夠在不犧牲品質的情況下,壓低價格,成為零售業者的心頭好。
《路透社》報導,美國零售業領頭羊沃爾瑪計劃裁員約 1500 人。將影響全球技術運營團隊、美國商店的電子商務履行部門以及沃爾瑪廣告業務。
統一超商招開股東會,由董座羅智先主持,先是揭露 2024 年的亮眼成績,卻也坦言景氣比較辛苦,在會員訂閱、電商都還在發展階段。
狂銷 27 億!爆紅日本全家襪 Convenience Wear 系列的推手,是伊藤忠商事的纖維部門。可見日本超商的服飾規模,已逼近專業服飾品牌。
7-ELEVEN 宣布推出會員訂閱制,揭示零售業搶攻訂閱經濟。隨市場飽和與消費習慣改變,企業開始嘗試導入訂閱制度,成功關鍵在於找對受眾、設計對應方案。
「多合一」(All in one)產品正成為美國人的購物首選!消費者尋求功能多合一產品的原因有幾個:
百貨成長放緩,為何還開不停?從遠東Garden City到南港LaLaport,業者靠複合式經營、細分客群、差異化,成為勝出關鍵。
小北百貨今(22)日舉行31周年慶,副總經理張書賓喊出今年達到210家店,營業額雙位數成長目標,「目前店數是195家,預計今年再開15家店!」
日本近年爆紅的迷你超市 My Basket(まいばすけっと)堪稱「日版美廉社」,遍布都會圈,總店數破一千家!他憑什麼成功?拆解背後塞三大策略:
如果你曾在疫情前逛過新莊宏匯廣場(簡稱宏匯),你會發現,現在的宏匯不一樣了。2020年,宏匯一開幕就遇到疫情,招商很不順,「大家來逛會覺得很空曠,不會想久留。」宏匯執行董事柯愫吟回憶2023年接手的情景。
UNIQLO 提出營收要衝到十兆日圓的目標。單價約 4,000 日圓的商品,要堆疊出十兆營收,真的有機會嗎?
據多家媒體報導,生活工場將於 4 月底起陸續撤出百貨商場門市,並逐步關閉現有實體據點,轉型發展線上通路與批發零售業務。
全聯證實了:大潤發將走入歷史!大潤發將升級「大全聯」拼綜效。未來,超市、量販都將以新形象亮相,並為全聯注入年輕、有活力的品牌印象。
三井Lalaport南港店開幕後,也牽動大台北商圈勢力板塊位移,因此不只是百貨,各大品牌專櫃也高度矚目對於大直、南港商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