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業陸續與日本 PayPay 合作,在當地實體通路相仿的情況下,該如何做出差異?街口支付找到不一樣的獲利機會,讓跨境電商服務成為主要的營業毛利來源。
攤開 PChome 近幾年的營收數字,都不樂觀,為何面對酷澎、蝦皮等境外電商加強對台灣投資,詹宏志還能如此樂觀?
酷澎這一個競爭對手,對momo來說真的很頭痛,如果 momo 不積極對抗酷澎的話,可見未來的幾年,營收跟獲利都會持續雙雙下跌。
其實不只是標錯價事件,許多公關危機也是如此,誠實面對才是最好的方式。誠心、盡力地面對顧客,有時能夠化危機為轉機,讓受到損失的客人,反而開始認同企業。
7-ELEVEN 宣布推出會員訂閱制,揭示零售業搶攻訂閱經濟。隨市場飽和與消費習慣改變,企業開始嘗試導入訂閱制度,成功關鍵在於找對受眾、設計對應方案。
儘管當前市場不穩定,加上景氣也不好,但從區域市場潛力、消費者對網路的依賴來看,電子商務依然是品牌與零售商不能忽視的主戰場,值得各品牌及廠商持續投入。
網家(PChome)董事名單又傳重大異動,且此次辭任董事成員為網家現任執行長張瑜珊、財務長周磊。
有消息傳出,蝦皮的上億賣家收攤,要解讀這個成因有點困難,我想或許可以從這些個別賣家、商家等平台供應商的經營角度出發,來看他們在電商世界裡的發展策略。
蝦拼Plus 在 2024 年 12 月宣布退場,momo 的 moPlus 推出後也未能掀起市場熱潮,引發了「台灣電商是否適合訂閱制」的討論。
過去跟現在的行銷預算,增長幅度有限,品牌商不得不在差不多的預算下應對這複雜100倍的數位媒體環境,進一步加重品牌商的壓力。
面對SHEIN、Temu的崛起,全球最大電商平台亞馬遜也加入價格戰,但策略是從日用品下手,做出市場區隔,再以物流優勢達到快速配送。
跨境電商以及社群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低成本、快速進入市場的管道,尤其是透過社群KOL,品牌可以直接觸及跨國粉絲群體,進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統一集團收購 Yahoo 台灣後,再參與 PChome 私募,拓展電商版圖動作頻頻。專家點出對雙方的益處,Momo總經理谷元宏表示期待看到之後的火花。
PChome集團10月23日公告,引進統一企業參與認購其私募普通股61,694,120股,約佔網家增資後已發行股份30%。
2024 年台灣整體電商營業額成長率不到 4%,但企業福利網 PayEasy卻能逆勢成長,電商最重視的轉換率也未下降,他們怎麼做到的?
今年電商營收下滑的數據引發了「電商衰退論」,但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我相信線上購物仍然會持續成長。
富邦媒體科技momo在今年迎來20周年,總經理谷元宏表示,20年來momo從電視購物公司轉型成電商領導品牌,「這個轉型工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網家8月13日公布2024年上半年財報,合併稅前淨損2714萬元,較去年同期1.29億元大幅收斂。同時網家也宣布月底停掉PChomeThai泰國購物。
電商的價格戰雖然激烈,但低價並非唯一策略。廠商應發展差異化商品或服務,創造品牌價值,以避開單純價格競爭,提升市場優勢並實現長期經營。
經營社群最終都還是回到根本:確認企業的目的,你是把官方社群視為帶來客戶的管道,還是當成與消費者互動、展現品牌精神、持續吸引消費者或粉絲喜愛的管道?
OK超商近日釋出一紙新聞稿,正式宣布再度與蝦皮攜手最新獨家合作,搶在618前夕推出獨家超取免運活動。
掌握客戶良好的體驗與提供好商品,是大、小公司都需面對的問題,這件事需要我們投入最多精力。然而,為什麼我們總是疏於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呢?困難在哪?
2000 年到現在,台灣電商發展可以簡單分為 3 大類:平台電商、社群電商與娛樂電商,裡面包含了許多創新的銷售模式。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社群的力量。
2021 年起,全聯相繼推出小時達、全支付服務。全聯實業線上事業部協理初貴民指出,消費者行為已經改變,既有的銷售模式無法滿足,業者就必須調整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