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專長領域: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薪資管理、訓練發展、團隊建立與領導統御、人才管理。
<span style="color: #0000ff;">人才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把員工可實現成為A級人才的潛在能力和特質定義清楚,如此才能有系統地大量發現組織中的「璞玉」,一旦辨識出璞玉之後,接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強調,在績效管理的情境中,「agreed」應是最恰當的解釋,而主管與部屬共同討論目標,並就目標達成共識,則是一個成熟的團隊的指標。
<span style="color: #0000ff;">組織投射給員工哪種性質和意義的「影子」,假以時日,員工便會產生牢不可破的信念。因此,公司要從「成本降低策略」轉變成為「創新策略」,問題不在策
<span style="color: #0000ff;">部屬自我實現預言的程度會隨著個人的性格或特質而有所不同。傳統的派革馬連效應與自我實現預言的研究,都沒有將可能影響期望—績效關係的干擾變數考慮
<span style="color: #0000ff;">個人與組織需求具有對立性,主管必須將其統一起來,使其互為因果。根據研究發現,傑出或標竿企業往往能讓對立統一,而大多數企業則無法完全消弭這個對
前年底,考古專家在中國河南省安陽縣發現疑似曹操的陵墓,但是因為證據被質疑,引起正反兩方長達一年的唇槍舌戰。直到今年1月,中國國家文物局的才正面認可「曹操高陵」符合學術認定和考古工作規程,間接承認曹操墓
<span style="color: #0000ff;">「人資策略夥伴」是人資從業人員最重要的角色,而「策略夥伴」又是人資策略夥伴次角色中最重要的;策略夥伴的最核心工作是「策略性人才管理」,因此,
<span style="color: #0000ff;">歷經管理思潮的改變,人力資源部門從最早期的單一行政角色,轉變更複雜甚或更兩難的多重功能角色。在各種不同角色的演進中,人資策略夥伴角色的誕生符
<span style="color: #0000ff;">員工最重要的追隨力是積極、績效、謙恭、忠誠與品德,通權達變的員工較容易融會貫通,將部屬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利企業成長。</span>
<span style="color: #0000ff;">從東方觀點論追隨力,可從「利君—不利君」「順從─違抗」兩個對立概念,解析追隨者類型,並從中了解各類型追隨者的特質與其對領導者的影響力,學會識
<span style="color: #0000ff;">組織層級中,幾乎所有人都是被領導人。培養有效追隨力,首先必須先了解自己與他人的特性,進而學習成為一個好的追隨者與領導者。</span>
<span style="color: #0000ff;">許多公司面臨領導效能的問題關鍵在於,一位主管在運用法定職權、獎賞權以及威嚇權的同時,是否具備專家權與認同權。企業要提高領導效能,只要為部門選
<span style="color: #0000ff;">要提升員工績效,必須同時關照員工工作動機、工作能力與組織環境,以創造綜效。不過,在實際推行上,可劃分為短中長期:短期可先改善組織環境;中期設
劉副總是國內一家食品大廠的部門主管,對一位廠長賞識有加,將他視為公司重點栽培人物,還曾向總經理提起,「王廠長雖然在公司的資歷不長,但是有很多創新想法與革新做法,很敢衝,也常讓部屬做一些決定,頗受部屬敬
某家試行360度評量(或回饋)剛滿一年的公司,到了打績效考核的12月份,人力資源部門及高階管理階層面臨了「該如何處理這些360度評量成績」的難題:這項成績應該做什麼用途?如果要做為考核的一部分,那麼應
發展與培養具有未來潛力的領導人才,是現在多數企業老闆關心的議題,但我們如何辨識這些有潛力的人才?現在的績效表現是預測未來潛力的唯一指標嗎? ##無領導力,即無發展潛力 三國時代,劉備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向上的關係是經理人理所當然最關心的事務。」經理人往往很在意主管如何看待自己、主管是否接受自己的觀點與建議,以及主管是否認可自己的工作表現等等。杜拉克認
專欄作者 / 林文政(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在組織中,部屬總認為主管應該有充分的時間認識我們、並留下印象;對部屬的工作任務會有適當的期望;也有意願與部屬建立良好關係。但這些認知往
最近在一次聚會中,有位中小企業老闆說了一個讓他引以為傲的管理故事:這位老闆有個親戚的兩個兒子,先後到他公司裡工作,哥哥擔任營業部門主管,弟弟則是製造部門的副主管。 去年年中,製造部主管遞出
最近與一位在大型公司擔任重要管理職位的老朋友碰面,他提起一位部屬剛獲得晉升,卻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健康惡化、病況不輕。 朋友說,這位部屬擔任處長時,與部屬相處融洽,部門績效始終超標,因此晉升為
最近有家公司針對主管進行360度管理能力評量,結果發現所有主管最欠缺的就是「有效激勵部屬的技巧與方法」。 關於激勵的相關理論,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可能是
2005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總執行長的職務交棒給蔡力行;4年後,張忠謀回鍋重披戰袍、再掌兵符,蔡力行則轉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如同某家外資金融機構評論:「長遠來說,台積電最重要的接班問題將再受關注。
面臨不景氣,許多企業趁此機會裁掉表現「墊底」的5%員工,這很平常。不過,最近聽到幾個較不尋常的個案:竟有公司間接裁掉「頂尖」人才,實在令人好奇。追問之下,原來公司處理的是有「老大身材」,卻沒「老二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