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英文是愛世界的同一個過程!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是一所兩年制英語學院,以「英語島學程」獨有的一對一教學和與國際商業趨勢同步的團體討論課程,幫助企業人士善用英語整合能力,達成個人和企業國際化的目標,為高科技與國際跨國公司仰賴的商務英語學習機構。1on1 Program
潔姬是一名外商藥廠業務,有天他打開電子信箱收到同事的信件只寫了一句話:「Please collect outstanding customer payments. Thanks.」Outstanding 跟 Payment 是在說這個客戶的單很大,所以很 outstanding?千萬別這樣以為。
周五的下午茶時間,Bill 想到大夥兒最近為了自己提出來的專案加了很多班,想要趁機表示一下感謝,便站起來宣布:Thank you for all your hard work. Let me pay the drinks.
史蒂夫·賈伯斯曾說:「簡單其實比複雜更困難。」這句話適用於許多人生劇本,而學英文也是其中之一,最難的其實是簡單的一個字,卻有著許多可能的意思,例如:tell 或 say。
有一回克里斯和外籍同事開會,討論一個案子,卻一直無法聚焦。後來同事問他 Do you understand what I mean?,也就是:你知不知道我講什麼?克里斯回答:I think so. 認為這樣回答應該就是「我想我懂了」的意思。外籍同事居然很生氣地再問:Is that a yes or a no?,也就是:「是知道還不知道?」
有些英文句子有時間慢慢想,細細琢磨就不會說錯,但情急之下,就會說錯。主要原因是,這些句子雖不難,但或有結構上的陷阱,或修辭習慣與中文不同,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2005年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便利商店不僅能成為年長者日常生活中的據點,更擴大了老年人服務的窗口,多角化的經營方式來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
本文將跟你分享哪些是超商店員的必備技能、額外技能,以及便利商店的 extra 小知識。你真的了解你家巷口的便利店嗎?台灣獨有的便利店文化,滲透到生活中許多角落,滿足百百種願望。
英文裡還有哪些直譯就會講錯的動詞,一次學起來:
問老闆何時要報告,老闆只回道:I need it yesterday! 別以為老闆神經錯亂,字面上是昨天要,其實就是強調...
近來比特幣大紅,雖然很多人都讀過區塊鏈的報導,但也覺得離這個主題還很遙遠。以下用4個Q&A,幫你快速了解:
中文傾向在關鍵字的前或後,多用一個字來確定意義,排除不相近的選項。只是如果把這樣的習慣帶到英文,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會覺得你講話很囉嗦!
公司來了新人,主管請你"Please show him the ropes."千萬不要以為是要拿什麼繩子,如果這樣回答就糗了,"What Ropes? I don't have any ropes."
商務對話中若需要自謙,小心別用錯字,否則恐怕給人不專業的感覺。以下試舉三例:
去 New York 出差的 Jim,在餐廳和老美同事用餐,結帳時候,同事問服務員 "Do you take plastic?" 當服務員回答 yes 時,Jim 以為他會取塑膠袋來打包,只見同事拿出信用卡來付款。
學英文的人都有一種「我的單字量太少」的罪惡感,於是開始背單字,進入了「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失敗循環。扭轉這樣的循環,這裡提供讀者一種擴散式聯想策略,從自己經認得的字,或者從核心往外擴,或是垂直、平行往外擴。
學英文的人都曾經有過每個字明明都聽得懂,可是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湊在一起是什麼意思,甚至因此而會錯意,其實這是因為不熟悉「搭配語」!
很多人都說,比起用英文做簡報,用英文吵架、吐苦水似乎還更難。難在哪裡?
在你投履歷、找工作時,下面這 5 個關鍵字,可以幫你獲得面試機會!
你以為它們之後要加介系詞,其實不用...
天氣陰晴不定,好難抓緊時間洗衣服,乾脆先來學點相關英文單字吧。
在英文商業書信往來中,我們常因語言掌握不精確而「感情用字」。雖然沒有惡意,但其實不知不覺中已經傷了別人感情,甚至搞砸合作機會。
中文裡很常聽到一句話「打我的手機」,很多人成英文的時候就會直說成:"call my cell phone."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式英文。
這三組例句僅有一字之差,但傳達的態度大不相同!
留心字面意思和真實含意不同的字詞或句子,想像它們如何應用在實際對話場合,更不容易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