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主管,不用是團隊裡最厲害的那一個!常問部屬2個問題,帶團隊一起變強

2025-07-23 整理.撰文 韋惟珊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出自《經理人特刊:新手主管的帶人學》

大多數主管都是都是從「優秀的單兵」晉升為「團隊的領導」。然而,這條路卻不是人人走得順遂,有些人可能就此卡關,甚至不進反退。

其中發生的情節或許不難想像:「史上最強的士兵」在當上軍官(主管)之後,為了快速建功,延續單兵作業的好習慣,加倍努力。甚至把部屬視為假想敵,還是想當第一名的士兵,忘了管理工作是要領著團隊、透過團隊的力量,「一起」做出成效。

這種把個人績效看得比團隊成效還重要的心態,部屬不會願意真心跟隨,最終只能成為同事眼中「史上最差的指揮官」,還讓上司頭疼不已,失去向上升遷的機會。

不要單打獨鬥,要讓團隊一起變強大

《你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做主管?》作者山本真司,就曾是這樣的一個指揮官。

靠著過人的拚勁,山本升上主管之後,一廂情願地認為每個部屬都會像他一樣,努力拿出好表現。因此,他採取放牛吃草的態度,認為只要妥善分配工作,等期限一到,就能收到豐富成果。

可惜,部屬想的、做的,都跟他不一樣。到最後一刻才關心進度的山本,儘管發現狀況不對就立即接手、硬拚到最後,卻也讓部屬不再信賴他。公司裡傳言不斷:山本就是個無能保守的主管。

這樣的困局持續了兩年,山本才慢慢明白,「主管必須從自己做事,轉變為帶領團隊做事。」唯有和部屬同步成長,才能兼顧工作品質和效率,並取得部屬和同事的認可。

想真正從「做得好」走向「帶得動」,除了心態轉換,也需要實際的方法與工具。像是《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就針對新手主管常見的痛點,設計出可操作的情境練習,從交辦工作、帶人溝通、團隊協作到領導策略,都能循序漸進建立基本功,協助主管加速上手、走穩第一哩路。

《給基層主管的37封信》作者佐佐木常夫指出,提升整體團隊戰力,是主管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許多部屬都是公司派的、不是主管自己選的;加上每個人程度、特質不同,有些態度積極、能力很強,有些則是欠缺熱情、能力平平,要讓團隊做出最大成效,有賴部門主管的領導能力。

要帶出好團隊,主管不能有「只依靠自己和前段班部屬完成任務」的想法,讓工作集中在少數菁英身上,不僅消磨心力,也打擊士氣。好主管該做的是,善用前段班的才華,由他們協助提升後段班的能力,讓團隊的每一個成員「一起變強」。

接管部屬的腦袋,發揮1+1>2成效

不過,主管和部屬間也不完全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教學相長,透過彼此激盪,一起增長見識。

山本將這個方法稱為「接管部屬的腦袋」:聆聽部屬的觀點,解讀部屬的思考邏輯,就像運用兩、三個腦子一起工作,創造出團隊「1+1>2」的成果。他以簡單的文氏圖(Venn diagram)來解釋主管如何「融合」部屬的意見。

首先,在紙上畫一個圓,代表你(主管)的看法,再畫另一個圓,代表部屬的看法。圓的中心點,是你們各自的主張,而整個圓的範圍,就是支持主張的觀察和邏輯。

一般來說,主管和部屬的意見不會相同,兩個圓沒有交集。碰到這種情況,許多主管會單方面的說服,要求部屬和自己想法一致,結果讓兩個腦袋縮減成一個,沒有創造出新的看法。

更好的做法是擴大兩個圓的面積,創造新的交集。山本建議,主管在與部屬討論工作任務時,不妨多問一句「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聆聽對方蒐集到的證據。一旦找到共鳴,就能納入考量,形成全新結論。

如果怎麼找都沒有交集,那就接著問:「有沒有其他覺得有趣的觀察和想法呢?和現有的結論沒關係也可以喔!」藉此不斷擴大部屬的圓形,找出和自己圓形的交會點。山本強調,納入部屬的觀點,讓團隊有機會跳脫既有模式,更能激勵部屬完成工作。

畫兩個圓,融合主管和部屬的觀點

常見錯誤:1+1=1的團隊

一般來說,主管和部屬的意見可能沒有交集。這時候許多主管會藉由單方面的說服,迫使部屬的主張往左移動,直到和自己的主張完全一致,等於沒有讓部屬的腦袋發揮功用。

常見錯誤.JPG

建議做法:1+1>2的團隊

不是贊同主管或部屬的看法,而是擴大兩人的觀察,找出全新交集。主管可以藉由兩個問題,擴大部屬的思考範圍: 「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呢?」「有沒有其他有趣的觀察?」 同時也回想自己觀察到的事物,找到共鳴之處。

建議做法.JPG

資料來源:《你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做主管?》,先覺出版

相關文章

新手主管的帶人學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製圖 / 經理人編輯部

換了位子卻不換「腦袋」,團隊可能更容易解散?專家:新官上任先換 3 種思維

2025-07-18 整理・撰文 吳俊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組織內常會有一種模範員工,不僅績效達標、犯錯率低而且使命必達,短短數年就被提拔為團隊領導者,並因此接受公司的重點栽培,學習主管基本能力,如預算編列、會議管理等。

但這種優秀人才在上任後,卻發生績效沒有達標、管理也出現問題,甚至讓團隊面臨崩潰邊緣;為何具有潛力的模範員工,反而成為不適任的領導者?

新官上任遇挫折,是因為換了位子卻「不換腦袋」?

據知名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研究,在首次接棒成為「新官」的領導者中,有高達6 成的工作者會在 2 年內面臨失敗。

波士頓卡羅爾管理學院(Boston College 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的教授海德.阿貝利(Heide Abelli)認為,這 不代表企業識人不明,而是培訓制度出了問題——提供了管理職的訓練,卻忽略了培養「新官」需要具備領導思維。

延伸閱讀: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何不同?領導力之父:有 12 個顯著差異

阿貝利解釋,培訓計畫失敗的原因,在於企業忽視對於這群新官的理解,以及照顧他們的潛在需求。換了位置卻不換腦袋,反而讓過去模範員工的成功,成為擔任領導者的阻力。

這也是許多新手主管陷入撞牆期的關鍵所在:不是技巧不夠,而是沒有一套方法能協助他們轉換視角、練習帶人心法。

為了幫助新官上任順利轉型,《經理人》推出「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針對從同事變上司後會遇到的自我定位、交辦任務、Z世代溝通等問題,提供系統化的解方與練習策略。

阿貝利建議所有「新官上任」的領導者都應該轉換下列 3 種腦袋:

1 號腦袋:團隊思維

對員工來說,組織是根據個人工作表現來評估績效,因此力求個人表現獲得成功與肯定,已經深植體內成為本能,愈優秀的員工,愈是以「自我」為導向,這正是他們成功的要素之一。

但成為領導者, 心態就必須從自我轉向團隊,焦點也必須從個人成功轉為促進團隊勝利。 如果新上任的領導者持續以自我為導向,將難以讓部屬放心追隨,恐引發團隊缺乏動力、難合作互動等問題,將團隊一步步推向失敗。

反之,若領導者能將腦袋轉換成「團隊思維」,將自己的工作定義成為團隊帶來效益,當部屬看到領導者為了集體的利益而服務時,將被激勵而更加努力,讓組織邁向卓越。

2 號腦袋:解決問題

模範員工十分聰明,會積極避免自身落入問題無法解決的困境,所以多數傾向只接受能夠解決的挑戰,心態上偏向於「迴避問題」。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與聲譽,儘管可能喪失機會也會選擇追求穩定性。

作為領導者卻必須挑戰現狀,追求創新並對改變保持開放態度,不能過於避免風險,甚至必須想像新的可能性,不能被面臨的困難或問題所阻礙。

所以,領導者必須換上「解決問題」的腦袋,對於習慣迴避風險的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大挑戰,但若沒有進行轉變,他們將難以適應計畫的快速變化。阿貝利建議領導者可以設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同時勇於承擔犯錯的風險,才能為組織找到新的方向。

延伸閱讀:千禧世代普遍喜愛「迴避風險」?當心去脈絡化的刻板印象,限制你的選擇

3 號腦袋:靈活適應

模範員工在執行方面十分出色,一直以來都能夠按時將工作完成,也十分重視決策的執行力,所以在擔任領導者時, 容易只專注在如何最快速著手處理,卻忽略掉執行前溝通與改善的空間 ,甚至可能對於部屬的提案產生抵制情緒。

阿貝利提醒領導者,若是過於關注於執行面,會變得抗拒創新與改變,反而讓團隊錯失創新的機會和失去競爭力,甚至忽視客戶的需求,對組織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假如換上「靈活適應」的腦袋、領導者在制定決策時也會樂於接受不同觀點,能夠讓執行更加有靈活性,因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當組織始終保持靈活並緊密合作,就能夠打造強大的跨職能團隊,對於客戶的需求做出靈活與快速的反應。

新官上任3思維
海德.阿貝利認為,新任領導者先轉換成團隊思維、解決問題、靈活適應等 3 種思維。
製圖 / 經理人編輯部

資料來源:CLOHRMorning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