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Matej Kastelic via shutterstock

企業增設多元長、AI 長、隱私長成為趨勢!專家質疑:真的需要這麼多高階主管?

2024-04-10 整理.撰文 吳俊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間組織健全、又能跟上時代的企業,應該設置多少 C-Level 層級主管?過去的完整編制可能包括執行長(CEO)、財務長(CFO)、營運長(COO)或技術長(CTO)等職位。但隨著企業規模變大,或是因應新技術開發、更複雜的任務需求,開始出現愈來愈多不同的「CXO」,例如數據長(CDO,Chief Data Officer)、創新長(CIO,Chief Innovation Officer)或隱私長(CPO,Chief Privacy Officer)等,都是過去組織內不曾有過的職位。

根據《BBC》報導,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職責更加複雜,C-Level 層級主管數量也翻倍成長,這種新的組織治理現象,對於企業營運與內部溝通,是否會有所衝擊?

延伸閱讀:企業內部的 CIO 正在消失中!是什麼職場趨勢,讓 CIO 顯得過時了?

多元長職務增 168.9%,AI長變身新寵兒

在近年增設的 C-Level 層級主管中,誰最受企業青睞?根據 LinkedIn 調查,統計美國企業在 2019 年到 2022 年間的徵才需求,結果發現,多元長(CDO,Chief Diversity Officer)的人才需求最大,增加了 168.9%!包括 Nike、Gucci、LinkedIn、Disney、Google 等企業高度重視 DEI 戰略(多元、平等、包容),所以都有在組織內增設多元長。

除此之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AI 長(CAIO,Chief AI Officer)也成為新寵,包括美國頂尖醫療機構梅奧診所 (Mayo Clinic) 、顧問公司埃森哲 (Accenture) 皆有設置 AI 長,為部門培養數據及 AI 能力。就連美國政府也在今年 3 月頒布新政策,要求每個聯邦機構在 60 天內要設置 AI 長,以促進 AI 的安全與可靠。

新興高階主管職務有時效性,部分恐在未來面臨淘汰風險

企業為何需要愈來愈多的 C-Level 層級主管?美國顧問公司光輝國際(Korn Ferry)的全球高級客戶合夥人亞當.伍德 (Adam Wood)表示,關鍵點之ㄧ是數位革命。例如,5 年前可能就有公司增設數據長的職位,但通常隸屬於技術長之下,並不是一級主管。

伴隨數位轉型風潮與 AI 技術的演進,企業對於數據處理與導入 AI 更趨重視。勤業眾信(Deloitte)專家邁克爾.格里菲斯(Michael Griffiths)表示,為了解決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開始有公司將 AI 長跟數據長都提升位階與技術長一起工作,從原來的二級主管晉升成為一級主管。

關鍵點之二則是企業風險,例如法律風險或品牌風險,所以企業在高風險時代,選擇增加文化長(CCO,Chief Culture Officer)或誠信長 (CIO,Chief Integrity Officer)來管理企業風評跟價值。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 2021 年發布的報告表示,企業想要獲得信任,只有遵守法律是遠遠不夠的。藉由誠信長等新增職位的幫助,可以提前防範公司內外各種不當行為。

然而,這些日益增加的高階主管職是否真能有所幫助?格里菲斯坦言,部分新職位的權限是模糊的,例如誠信長、創新長、與數據長,當他們的工作內容與權力範圍與既有的組織運作難以區分或相容,就會出現問題。美國顧問公司韋萊韜悅(WTW)董事總經理約翰.布萊梅(John Bremen)也表示,執行團隊愈大,愈難做出決策,尤其彼此職務有所重疊時,例如技術長、數據長、AI長,溝通會更加困難,最終決策權落在哪位主管也難以釐清。

延伸閱讀:初、中、高階管理職,決策邏輯大不同!其中一個層級的新手主管,最容易卡關

雖然這股增設新興主管的熱潮未歇,但格里菲斯認為,並非所有新職位都會永久存在。隨著技術進步跟業務變化,部分主管職務可能被淘汰,例如AI長,可以將其視為在短期內發揮輔助作用,讓企業順利轉型的期間限定工作。知名市調公司Gartner副總裁阿維娃.利坦(Avivah Litan)表示,如果想要避免增設C級主管的難題,企業也可以選擇將組織內的專家聚集在一起,共同來處理AI問題。

參考資料:BBCLinkedInThe White HouseWorld Economic Forum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