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岱君

建築業出身,曾對時尚一竅不通!LVMH 董座阿爾諾如何打造奢侈品帝國?


今日的伯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被譽為在法國僅次於總統最有權勢的人,他打造的奢侈品帝國 LVMH 擁有包含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奧(Christian Dior)在內等 75 個奢侈品牌,年營收超過 840 億歐元,市值一度突破 4542 億歐元(約台幣 1 兆 5411 億元),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且阿爾諾也數度登上富比士(Forbes)全球首富。
阿爾諾曾說:「我從小就想管理一家公司,從未想過做其他事。」童年時期的嚴格教育奠定他的學習基礎。當其他孩子在玩耍時,他在練習蕭邦的 24 首練習曲,追求每一首都完美;當同學們滿足於及格時,他要在所有科目都拿第一名。
學習財務操作,說服父親賣掉公司轉型
22 歲加入父親的建築公司後,關鍵的學習突破來自他的導師,拉扎德銀行(Banque Lazard)的合夥經理人安東尼.伯恩海(Antoine Bernheim),同時也被譽為法國資本主義教父,發明用股權控制經營的控股系統,教會他用最少的資本控制最大的企業。
他說服父親賣掉建築業務轉型房地產,這筆 4000 萬法郎(約當時台幣 1 億 8800 萬元)的交易讓他初嘗成功的滋味。這也成為日後阿爾諾叱吒商場的技法:透過精準的財務分析,併購被低估或是陷入困境的公司。
掌握金融武器後,1984 年,當所有人都認為破產的老牌紡織工業集團布薩克(Boussac)毫無價值時,他卻發現隱藏其中的迪奧品牌並收購。因為他想起早些年在紐約搭計程車時,司機跟他說自己不知道法國總統是誰,但聽過「迪奧」,讓阿爾諾認知到奢侈品的潛力。
接著在 1987 年,香檳巨頭酩悅香檳(Moët & Chandon)與皮件精品品牌路易威登合併,誕生了 LVMH。但 2 家公司的老闆內鬥激烈,阿爾諾看準機會,祕密買入 LVMH 股票。
透過金融操作和政治手腕,他在兩方鬥爭中漁翁得利。1989 年他獲得集團經營權,那年他 40 歲。
成為 LVMH 掌舵者後,從零開始學習打造品牌,
即便成為 LVMH 掌舵者,阿爾諾其實是奢侈品的門外漢,建築業出身的他,對時尚、珠寶、香水一無所知。阿爾諾的學習重心轉向品牌營造,因為「這是唯一能創造極高利潤的領域。」
收購迪奧後,他參加每一場設計師會議,聽不懂專業術語也要坐在那裡觀察。秉持著「你若不是特別有天賦,就得努力工作。我沒有足夠的天賦,所以我必須工作」的信念。每周六早上的巡店,他會觀察顧客如何挑選產品,什麼樣的陳列會讓他們停下腳步,哪種光線能讓珠寶更加璀璨,甚至會假裝成顧客,體驗購物流程,從中學習如何創造完美的奢侈品體驗,並頻繁出入全球各大美術館和藝術展,他認為奢侈品本質上是藝術品,如果不懂藝術,就永遠不可能懂奢侈品。他開始收藏當代藝術,與藝術家深度交流,甚至建立了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中心。
多年下來,阿爾諾已成為奢侈品品牌重塑的頂尖專家,他認為好的品牌必須會說好故事、擁有好歷史,而他最擅長的就是挖掘和善用每個品牌的特性。例如 2011 年收購義大利珠寶商如寶格麗(Bulgari),阿爾諾花大量時間學習珠寶工藝後,發現品牌過於保守,失去羅馬珠寶商應有的大膽風格。於是他讓設計團隊推出更多彩色寶石系列,重新強調羅馬式奢華跟品牌故事,結果營收翻了 3 倍以上。
他不主導時尚,但他讓設計師的產品得以變現。這種持續不斷的學習,讓阿爾諾從一個建築工地的男孩,蛻變為行家。正如他所說:只有當上佼佼者,才能獲得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