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麻愷晅

做競品分析,別再辛苦爬文、看留言!用 AI 爬蟲,快速了解市場聲音


小明是一家燈具製造商的行銷人員,公司近期將推出支援語音控制的新產品,雖然市面上已經有類似產品,但他希望透過競品分析,從各大電商平台、論壇,搜尋同業的產品價格、網友評價等,了解市場現況,找到公司的競爭優勢。
不用花 2 天讀年報,抓重點只需數分鐘
透過競品分析,企業能掌握市場,了解自身的優劣勢,再制定行銷策略。電通行銷傳播集團商業諮詢策略合夥人暨產品負責人彭譯蔚表示,過往行銷人員做競品分析,需要花許多時間消化資料,例如想了解競爭對手的策略布局,會閱讀對方年報,但一份年報多達 200 頁,而且通常要看 2~3 個品牌的年報,可能花 2 天才能讀完。
AI 的優點,在於它具備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的能力,能夠整理語句、文章的文意,所以行銷人員只要上傳年報檔案、下指令,就能從中提煉出關鍵資訊。彭譯蔚表示,資歷淺的行銷人員甚至可以詢問 AI,資深職員會怎麼解讀年報,再請它依循這些原則分析年報。如果擔心 AI 出錯,可以在一開始就限制它的檢索範圍,讓它只能根據已上傳的年報檔案作答。或是在 AI 回答後,進一步追問它生成的每個結果出自哪些資料。
除了獲取資訊,行銷人員也可以透過 AI 工具了解消費者對競品看法。AIM 智能應用學院執行長洪聖倫表示,企業分析自家產品的優劣時,通常較主觀,例如某款裝置可錄製 40 小時的影片,優於競品,但其實是因為對方的產品支援 4K 畫質,所以錄製時間短,而高畫質反而是消費者更重視的賣點。
用 AI 了解市場聲音,避免老王賣瓜
當企業想深入了解市場聲音,從社群媒體或論壇蒐集評論,逐一檢視貼文、留言,會遇到流程耗時,而且難以辨別意見好壞的情況。他表示,像是「吸塵器這麼厲害,不就好棒棒」這句話,究竟是在稱讚產品,還是帶有反諷意味,不容易判斷。
而 AI 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洪聖倫舉例,若一家企業計畫銷售行車紀錄器,選定資料來源後,就可以使用如 Thunderbit 的爬蟲(可自動化抓取網頁內容的程式)工具,將各個網站的資料抓下來。
取得資料後,將作者 ID、地理位置等無關緊要的資料移除,保留正文、留言,再交給 AI 分析。下指令時,輸入「從正文當中,提取消費者的正面情緒及負面情緒」,AI 就能分析出正、反意見各占的比例,掌握市場輿情。雖然借助 AI 之力,可以快速蒐集競品資料。但行銷人員還是需要了解產品,以及分析的目的,才能鎖定對的競品,並將資料轉化為有效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