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辦人被開除,公司卻成長茁壯!領導者的個性對企業文化有多重要?


1980 年代矽谷最閃耀的巨星,莫過於思科(Cisco)這間其貌不揚的公司。公司的兩位主要推動者是一對夫妻——萊納德.波薩克(Leonard Bosack)和珊蒂.勒納(Sandy Lerner)。他們不是能輕易募得創業資金的那種人,波薩克好惡分明、充滿戒心,思考模式一板一眼。勒納承認:「他有點像外星人,有時會嚇到別人。」至於勒納,她的童年過得很艱辛,也因此發展出狂野的性格,她為《富比世》雜誌拍攝照片的姿勢是裸體趴在馬背上。
遭投資人拒絕的思科團隊頑固地勇往直前。他們把信用卡刷到額度上限並延後發薪水,勒納兼差來支付帳單,另一位共同創辦人用自己的錢貸款給公司。
波薩克將他拼鬥不懈的職場倫理發揮到極致,他說:「1 週的工時超過 100 小時後,生活開始反璞歸真。你只能每天用餐一次,每 2 天洗一次澡,這樣才有辦法把事情打理好。」
1987 年開始,思科已取得足夠進展,能夠雇用幾位額外人手。不過少了創投資助,公司發展未能成熟。也因為沒有經驗豐富者的指導,勒納和波薩克只能雇用一些廉價而古怪的員工。新任執行長逕自拒絕向具軍事背景的實驗室販售路由器,理由是假如思科的裝置故障,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他擔不起這個責任(隔天他的決定就被撤銷了,一位思科前員工回想道:「我聽說有人拿起酒瓶往他腦袋砸去。」)。
不過此時思科時來運轉,靠的就是典型的矽谷人脈網絡。那位反軍事的執行長認識一位律師,律師有位合夥人名叫艾德.萊納德(Ed Leonard),而萊納德恰好和創投產業有所往來。
儘管懷有疑慮,萊納德打給他在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的朋友,不久之後他就和唐.瓦倫丁(Don Valentine,矽谷風險投資之父)講上話。他坦承道:「我不確定這對你有沒有幫助,不過我可以介紹一家公司給你,要先說明的是,他們的創辦者很特別。」
瓦倫丁曾資助過諾蘭.布希內爾(編按:Nolan Bushnell,電子遊戲先鋒,賈伯斯曾是他手下員工)和賈伯斯(Steve Jobs),他不會因為創辦人古怪就置思科不理,他在意的是思科的路由器能否達到該公司創辦人所宣稱的功能。假如可以,那麼這項產品潛力無限,能夠串連不同網路的技術絕對價值連城。
他很快就找到答案了。惠普(HP)是思科的早期顧客之一,貝斯詢問一位任職於惠普的朋友,對方的回答好壞參半。據惠普使用的經驗,波薩克的路由器不只品質優良,簡直神乎其技,事實上,他們願意出高價購買這項產品。不過思科的投資人要有面臨各種麻煩的心理準備,惠普的工程師表示,波薩克這個人極難相處。
惠普已經證實他們「把門拆下來也要買到產品」,那麼就算勒納和波薩克很難相處,那又如何?瓦倫丁會好好管教他們。
1987 年底,紅杉資本投資 250 萬元,購入思科三分之一股份。瓦倫丁要求思科撥出三分之一股份,用於分配給現職經理及未來員工,這讓瓦倫丁得以招募全新的管理人員,必要時可從創辦人手中接下領導職位。勒納和波薩克持有剩下的三分之一,不過他們多數股份都轉換為無表決權的認股選擇權,因此瓦倫丁得以左右董事會決策。
波薩克獲得一個董事席位,但勒納被排除在外,可能因為她比較難對付,也或許是因為性別歧視。勒納表示不滿時,瓦倫丁向她保證之後會重新評估她在公司的地位,不過不是現在。
不久之後,瓦倫丁的確重新思考思科的領導層結構,不過和勒納的職位無關。公司執行長失去勒納和波薩克的信任,而瓦倫丁對他從來就沒好感。開除他之後,瓦倫丁接下暫時執行長的角色。
此外,瓦倫丁指派自己擔任思科董事會主席並安插一位強硬的紅杉資本合夥人皮耶.拉蒙(Pierre Lamond)擔任工程部門主管。誰是公司的實質經營者,至此再無疑義,大家也毫不懷疑這是正面的發展。
柯克.洛希德(Kirk Lougheed)是辭去史丹佛大學職位加入思科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他心中對瓦倫丁的強硬措施暗自稱妙。他回想:「我期望有專業人士來接管,我在這家公司投注了時間,公司就要有起色了,我不希望被波薩克和勒納搞砸。」
拉蒙接下整頓工程部門的任務,他動用紅杉資本的網絡,開始雇用新人。勒納察覺到自己的控制權正逐漸流失,於是表達強烈反彈。
同時,瓦倫丁開始尋找能夠長期擔任執行長的外部人士。他詢問每一位候選人自己所做過最瘋狂的事,他需要敢於做出瘋狂之舉的經理人,因為思科就是一間瘋狂的公司。
1988 年秋天,瓦倫丁確定人選:約翰.摩格里奇(John Morgridge),他是漢威(Honeywell)的資深主管,有領導混亂新創公司的經驗。摩格里奇愉快地坦承,漢威的營運「提供豐富的負面教材」。瓦倫丁相當滿意,他喜歡謙遜的性格,一如他討厭自負。完整的企業失調經驗有助於為管理思科做好準備。
瓦倫丁瞭解,引進外部執行長的策略有其風險。讓有才華的創辦人留任的作法比較簡單明瞭,因為身為公司的創辦人、擁有者,他們有追求卓越的財務及心理動機。
為了協助摩格里奇勝任,瓦倫丁也提供他有如創辦人那般的動機。瓦倫丁向他提供認股選擇權,讓摩格里奇能獲得思科的 6% 利潤,這樣一來,公司的盈虧也與他有切身利害關係,程度更甚部分創辦人暨執行長。
當勒納聽聞摩格里奇即將接任執行長,她怒不可遏,大聲表示摩格里奇是腦殘。她再次與瓦倫丁對質,在辦公室中對他大吼大叫。在此同時,思科其餘管理團隊也和彼此大打出手,兩位敵對的副總裁拳頭相向,公司為此請來心理醫生。
瓦倫丁和摩格里奇循序漸進,把失調的一盤散沙整頓成一家正經公司。1989 年底,紅杉資本投資 2 年後,思科已蛻變成為一家成熟的公司,擁有 174 名員工。一如瓦倫丁的預料,銷售和利潤一飛衝天;遺憾的是,勒納也怒髮衝冠。她發火的頻率越來越高,與波薩克的婚姻也觸礁。同事一再容忍她的情緒失控,但他們的耐心也即將消耗殆盡。
1990 年夏末某天,瓦倫丁進到他位於沙丘路的辦公室,助理向他捎來不祥的消息:以財務長約翰.博爾格(John Bolger)為首的 7 位思科主管正在會議室等他。瓦倫丁事後表示:「我心想他們一定不是來幫我慶祝生日。」
來訪者開門見山指出,珊蒂.勒納非走不可,否則思科的資深團隊將共同辭職。
會議不到 1 小時就結束了,訪客離去後,瓦倫丁打給摩格里奇。
他問:「我這裡碰到一場叛亂,該怎麼處理?」
摩格里奇回應道:「是我叫他們去找你,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就請她走人。」
瓦倫丁同意了,摩格里奇召勒納進辦公室。他開導勒納,為了自己好,建議她自行辭職。由於思科經營有方,她已經生活無虞,可以不必工作;而且從她在公司的行為來看,她也過得並不快樂。摩格里奇懇求道:「你應該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勒納拒絕他的軟言相勸,她還不打算退休。接著摩格里奇改採強硬態度,告訴她:「今天是你最後一天上班。」
波薩克得知勒納遭到開除後也辭職與勒納同進退,兩人從此再也沒有踏進他們所創立的公司。
思科創辦人遭到開除的過程成為矽谷的迷思之一,一般認為這顯露了創業投資業的無情真面目,瓦倫丁也替這樣的論述加油添醋,培養自己不惜開鍘的強悍形象。
不過,關於思科以及其他公司創辦人遭開除的過程,其真相其實更為隱微。創辦人遭開除時,創業投資人不一定是揮刀者,通常是高階經理與創辦人反目成仇,進而逼退對方。瓦倫丁確實批准解雇勒納,不過他是為了維持思科團隊的完整。
其實,勒納遭到解雇突顯的並不是創業投資人的無情,而是科技公司的性別歧視現象。一直到1990年,美國工程師只有9%為女性,矽谷新創公司中的女性則更為罕見,被孤立的處境並不好受。
矽谷的知名公司多數是由意志堅定的創辦人一手打造,他們也不太會與投資人分享功勞。不過以思科的例子來說,創業投資的貢獻無庸置疑。唐.瓦倫丁接管公司,邊緣化創辦人並安插自己的團隊,西岸親力親為的創業投資風格無疑是思科後續成功的原因。
結果,矽谷不僅多了一間成功公司,還拿下整個產業。紅杉資本合夥公司聲望水漲船高,矽谷也興盛茁壯。
(本文出自《矽谷創投啟示錄》,商周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