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xFrame

會議上的對話,為何常成為無意義的衝突?用 4 個步驟做好面對面的有效溝通

2023-07-31 賴婷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認識一位女性,是個「富二代」,長相好、身材好、學歷好,重點是性格也不錯,不是一副嬌滴滴或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任何人都會覺得她是人生勝利組,但她有一次對我說:「我失去愛人與感受的能力了,怎麼辦?我過去收到太多回應,說感性是脆弱的表徵,情緒會給他人帶來困擾,所以我習慣壓抑與抹滅我的感覺,我變成一個得體卻冰冷的人,不會生氣,也不太會悲傷,但我知道自己把快樂的通道也關掉了。

延伸閱讀:現在的你快樂嗎?研究發現,快不快樂跟這 4 種能力有關

我不想再這麼活著了,我想要體驗自己,也想要與他人連結,可是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我感覺不到……。」她很難過,我也是。眼前這個看似什麼都有的人,事實上卻什麼都沒有。

我問她:「妳有心理準備嗎?妳過去花了多少時間漠視妳的感受,可能就得花上對等的時間才能喚回妳的感受,妳願意嗎?」

她點頭:「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綠野仙蹤》裡的錫樵夫,我在找心。」一個沒有心的人在找心,好悲傷的畫面。

我說:「妳可以這樣開始。先學著認識自己的情緒,準備一張紙或電腦表格,橫軸標題是喜、怒、哀、樂等情緒,縱軸是日期。然後,開始從日子裡去辨識,哪些事情或對話使妳的能量提高,哪些事情或對話使妳的能量下降等等。當妳更懂得辨識自己的感受,就更有機會懂得他人的感受,進而與人或環境連動及連結。」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七情六慾。有期待,就免不了失望;有愛,就難免受傷。所以,當負面情緒出現時,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漠視與壓抑。這裡有個重要的提醒是,要在心態上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且面對自己的情緒源,但行為上則可以持續鍛鍊,採取更有效的方式來處理與回應自己的情緒。請不要無限上綱認為不該壓抑自己的情緒,就肆無忌憚地到處情緒勒索他人。

我在講述「溝通」或「衝突管理」的課程時,會帶到一個叫做「我訊息」的工具,是一種相對負責任、帶有合作感的表達方式。「我訊息」有 4 個步驟:

一、具體描述對方的行為
二、說出自己主觀的感覺
三、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
四、提出具體的改善作為

假如濃縮成一個公式的話,是這樣的句型:

「當你…… 我感覺…… 因為…… 我希望……。」

舉例來說:「當你在最後一刻取消我們的約定,我感覺很失望,因為我變成孤單一人,也來不及規劃其他行程。我希望以後你可以提早告訴我。」比起說「你又來了,不能早點講嗎?你的時間比我的寶貴嗎?我活該要被你浪費時間嗎?」,這個「我訊息」更有機會被對方接收到。

再舉個例子:「當你皺著眉頭跟我說話,我感覺很不舒服,因為我會認為你討厭我或有什麼話沒說出口,我希望我們可以真誠透明地溝通。」比起說「你是吃錯藥嗎?講話有必要臉臭成這樣嗎?我是欠你錢嗎?」,前者的訊息帶有更深刻的溝通意圖。

延伸閱讀: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小心!出現 7 個跡象,可能就是壓力太大、過度不安

「我訊息」這個工具之所以好用且強大,主要是因為以「我」為主體的表達,能避免以「你」發話時的責難或批判感,也能避開造成對方想要反擊的情境,那會造成有溝沒通的結果,反而使關係惡化。 再來,是因為它的表達順序與完整性:第一步說出事實,降低對方啟動防禦機制的機會;第二步是述說自己的感覺,感覺是沒有對錯的,對方也沒有道理不認同,而且花時間表達情緒之後,人會瞬間變得冷靜一些;第三步則說明造成自己這種感受的原因、信念、理由,不要讓對方瞎猜,而是藉由事件讓雙方更理解彼此的看法與立場;最後一步很重要,卻是許多人會忽略的,就是要說出自己到底希望對方怎麼做。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對方「應該」知道我們要什麼,但這正是最大的誤判,也是導致同樣行為一再發生的原因。

有人認為這樣有點饒舌、好像不太自然,話雖沒錯,但就因為這並不是一般的情況,負面情境或感受已經發生,所以才需要使用不同的溝通模式、語氣、用字,試試看能否縮短不愉快的時間。不然若繼續玩你丟我撿(或不撿)的遊戲,這樣的不舒服要拖多久?

「我訊息」有個延伸版,可以用於引導他人,例如:「當你提到你父親時總會眉頭深鎖,我感覺你有些壓抑,是因為什麼呢?」當你成為鏡子,映現對方的狀態,與對方一起探索那些對方在自動化的反應下、也許沒有覺察到的資訊,會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本文出自《敏感度領導》,時報出版)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敏感度領導:疏離世代工作者必備的決勝關鍵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