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Leonardo ai

時間緊迫,所以要先做容易完成的工作?高效人士不這麼想

2024-09-06 理央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當手邊有很多待完成的任務時,應該完成「容易完成的工作」還是「需要花時間的工作」呢?決定工作順序的習慣,說明了低效人士與高效人士的差異 >>

╳低效人士
先做「容易完成的工作」

〇高效人士
先做「需要花時間的工作」

安排工作時,首先需要考慮「需要產出什麼=成果」,然後從目標逆向推算該做些什麼。

在烹飪時,我們考慮的是「要透過哪些步驟才能在餐桌上擺出佳餚,讓大家都能品嘗美味料理」。如果要做湯、牛排和沙拉,就應該先從湯這種需要花時間燉煮入味的料理開始準備。在燉煮的同時,做甜煮胡蘿蔔、沙拉,準備好了之後,就可以開始煎牛排……按照這個順序準備。重點是「從整體架構回推」、「找出最花時間的工作」。

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是製作網站,就不應該從首頁、公司簡介、產品介紹等部分開始製作,而是應該從整體架構反推:「希望顧客如何使用網站?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回應?」

假如拍攝影片最花時間,那麼在準備期間,會需要把工作委託給相關人士、開會、修飾文章……了解全貌後思考具體計畫讓整個流程更快速進行。

雖然緊急的工作也很重要,但我們不應該盲目地處理眼前的工作,而是應該從整體架構來反推,尤其擬訂計畫的時候就要優先處理較花時間的工作。

延伸閱讀:和主管報告進度、取得許可,合理吧?北歐的工作思維:這是浪費時間

靈活處理工作也能產生價值

╳低效人士
先著手做自己的工作

〇高效人士
先著手需要委託他人的工作

安排工作時,首先應該從「需要委託他人的工作」開始。無論自己的工作做得再快,只要拜託後續工作的時間點太慢,導致這項工作無法完成,就會趕不上交期。

先著手需要委託他人的工作,然後在做自己的工作,整體進度才會更快,而且也能應付意料之外的情況。有些人會說「因為A公司的鈴木先生沒有提供文件啊」之類的話,但就算如此也無可奈何。畢竟當初要是提早請對方做這件事,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了。

延伸閱讀:一小時的討論訂為 50 分鐘、不發言的人不用來!丹麥人這樣開高效率會議

從這個角度思考,盡早對後續工作人員提出需求,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創造價值,可以說是一大重點。此時,請按照合理的時間表來發派工作吧。

如果對後續工作人員造成困擾或勉強對方,當下可能沒事,但無法建立長期的信賴。

即使是付錢的業主,也不要忘記體貼周到。工作效率高的人,隨時都會思考後續工作人員的立場,以此為基準安排工作順序和行程。

(本文出自《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平安文化)

繼續閱讀 時間管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