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前CEO 荒川詔四

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

面對前線員工,別只想著「講贏」!掌握 2 點關鍵,才能真正說服人跟你合作


使用「強制力」對於決策者來說,反倒會添麻煩。
決策者是「掌權者」,難以和現場取得對等的溝通。再怎麼謹慎對待,也會從中產生「強制」的關係。所以要由不是「掌權者」的參謀代勞,盡量在不伴隨強制力之下,爭取現場人員對於決策的信服。
這是我在當祕書課長時察覺到的事情。當時的總經理給人的印象就是強硬,更讓現場人員感到害怕。雖然沒有人這樣說他,但在總總跡象顯示過後,總經理是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會由我這個課長級的「小輩」擔任參謀,負責和現場溝通,盡量以自然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滲透到公司內部。在我自己當了總經理之後,也就更能深深感受到當時總經理的心情。
不過,要是參謀講贏現場人員,可就前功盡棄了。
而且現場人員會看透參謀背後「掌權者」的嘴臉,「掌權者」重用這種「好辯」的參謀,也的確會損及對其的信賴感。 老實說,「辯論家」參謀就是非常會添人麻煩。
以爭論獲勝,其實是敗北
然而,現在優秀的商務人士往往會磨練「駁倒」對方的技巧。
典型的例子就是辯論術。辯論這件事便是要針對某個問題,劃分成不同的立場,讓各方主張交鋒,再由第三者決定「勝負」。換句話說,就是以意見對立為前提的「競技」。若是要培養「思考能力」,從客觀、批判及多方面分析問題,以邏輯的方式建立自己立場的正當性,衡量要如何利用說服力傳達自己的主張,這會是非常有效的鍛鍊方法。 然而,將這項技巧帶進參謀的工作中,就只會帶來混亂。
因為在辯論之中,對方就只是「要打倒的對象」,這個前提在公司這個小社會中顯得特別奇怪。在公司中「同吃一鍋飯」的同事哪怕立場相異,也是商務團隊的成員,大家都是夥伴。那麼打倒夥伴,到底是想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
的確,假如是爭奪政權的政治家,往往會藉由辯論駁倒對方來當作是「勝利」,但在企業當中,參謀駁倒對方則非「勝利」。其實這種什麼都不是,反倒會因為招來對方的反感,使得經營和現場之間產生不信任感,從這層意義上來看,就是「敗北」。
那麼,參謀眼中的「勝利」是什麼?
就是讓對方打從心底接受上司的想法。而且,為了實現上司的想法,就只能讓現場擁有主體性,自動自發地執行任務。為了得到「勝利」,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先回頭看看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參謀並不是上司托付這份職務才能當上「參謀」,而是平常的工作和實務績效累績至今的成果。
想說服別人,先掌握這 2 點關鍵
要藉由現場怎麼對待與評價這個人,來決定此人是否能以「參謀」的身分受到認可。關鍵在於以下兩點:
■ 第一點,你了解現場嗎?你有臨場感嗎?
■ 第二點,你會傾聽別人的話,努力讓自己的想法獲得別人的共鳴嗎?
現場人員會從參謀過往的言行舉止,目不轉睛地觀察這個人是否具備這基本的兩點。而若是認定這兩點有「及格」的人,就會受到現場人員的接納,進而能發揮身為「參謀」的功能。接著,只要持續嚴格遵守這兩點,就算對現場來說多多少少有點嚴厲的壓迫感,他們也一定會耐下性子傾聽參謀說的話,好理解其真意。
反過來說,要是沒有做到這項基本原則,除了賣弄「邏輯」的力量,「駁倒」對方之外,就沒有別的方法說服現場人員。
因此,假如站在只能「駁倒」對方的局面時,反而該回頭檢視自身定位。正因為沒有獲得說服的最基本要件――對方的信賴,所以才會站在這樣窘迫的立場。只要真摯反省這一點,不斷修正平常的言行舉止,才會有被選為參謀的資格。
(本文摘自《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方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