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BCG:只有 10% 企業順利導入 AI、帶來實效!3 項特質帶來成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今年六月的「2024 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科技巨頭展示許多令人驚嘆的生成式 AI 技術,從晶片、筆電到機器人,無不展現了 AI 應用的無限潛力。然而,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調查,高達 9 成的企業無法充分應用生成式 AI 創造商業價值。

延伸閱讀:企業想投資生成式 AI,應該優先關注哪些用途?BCG 建議:先從客服的 3 項應用開始

BCG 在 2024 年初發布一份針對全球 10 個產業、 150 多位高階主管的調查結果〈BCG Build for the Future C-level GenAI survey 2023〉。結果顯示,僅有 10% 企業在組織內部全面導入至少一個生成式 AI 的應用平台,並創造明確的價值。例如:一家能源公司推出生成式 AI 對話平台,協助基層技術人員解決問題,提高 7% 生產力。另外,50% 企業屬於「試行」階段,嘗試開發一些生成式 AI 專案,但可能因為專案不成熟或效益不明確,而尚未將它全面導入在組織內。40% 企業則是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他們大多缺乏基礎設施及可用性數據,而沒有開發生成式 AI 專案的能力。

比起使用免費工具提升效率,開發專屬 AI 應用才能創造優勢

這份調查的假設前提是「自行開發生成式 AI 專案,才能創造價值」,所以「企業鼓勵員工使用 ChatGPT 等免費工具,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的行為,在調查中並不算是導入 AI。

我認為,這樣的假設是有原因的。相對於使用免費工具,企業打造自己專屬、同業難以複製的 AI 應用,比較能創造競爭優勢。雖然企業鼓勵員工使用免費的AI工具很好,能夠縮短內部的數位落差,但身為 CEO 應該換個角度思考:當 ChatGPT 的使用跟 Google 作為搜尋引擎一樣普及時,同仁應用 ChatGPT 能為公司帶來優勢嗎?長期來看,企業發展專屬的 AI 應用有其必要。

025能成功推動AI專案的企業,具備了哪些條件?
經理人

借鏡業界成功案例,避免 AI 專案的摸索期

如何發展具備商業價值的 AI 應用呢?BCG 根據問卷結果,發現應用生成式 AI 創造價值的企業具備 3 項特質。

首先,明確將 AI 專案與績效連結。 績效包括:財務價值(創造營收、降低成本)、非財務價值(增加客戶體驗)。領先企業專注開發高績效的專案,這些專案通常是「預測式 AI」(使用統計分析來預測事情)、「生成式 AI」結合。

第二,具備 IT 的基礎設施與數據管理能力。 領先企業擁有「靈活、擴展性高、高效管理」的 IT 環境,包括:模組化設計、雲端資源等,讓技術人員能在基礎 AI 模型上開發新的生成式 AI 服務,亦能與外部開發者協作,會降低專案開發門檻。此外,有效蒐集高品質的數據(包括:非結構性格式資料,像是影音或圖像),也會是專案成功的要素。

第三,領導者支持。 生成式 AI 專案跟變革計畫一樣,都需要高層支持、增加投入資源。BCG 建議,導入相對落後企業從這塊著手,讓 CEO 成為 AI 應用倡議者,並成立敏捷團隊與外部合作夥伴合作,比較能夠克服開發時的技術障礙。

延伸閱讀:微軟調查:台灣近8成員工已用 AI 工作、仍有7成企業欠缺規畫

我建議,企業選擇生成式 AI 專案主題時,應避免從零開始摸索,而是先去參考業界領先企業的成功案例,可以選擇具備初步效益的應用情境來發展,例如,保險業透過 AI 客服系統提升生產力,而零售業則利用 AI 生成文案並測試銷售策略。透過學習這些案例,並在組織內跟進開發,能使 AI 專案發揮更大價值。(口述|徐瑞廷,整理|簡鈺璇)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