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傳承接班
feature picture
Leonardo ai

別讓「創業英雄主義」阻礙公司進步!適時鬆手,才是真正有效的領導

吳相勳
2024-12-13
撰文 吳相勳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第一代創業者往往是企業的靈魂人物。他們憑藉創意與韌性從零開始,將企業推上軌道。然而,當企業逐步壯大,挑戰隨之而來:組織愈大,管理效率可能愈低。此時,創業者面臨一個關鍵抉擇——是否該放手讓專業經理人接管日常運營?

這一抉擇往往伴隨矛盾心理,一方面,創業者深知組織需要更多自主性,才能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對於可能的失控與成效不彰,他們心存焦慮。要突破這個成長瓶頸,創業者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

對公司的深厚情感與責任,讓創業者「不敢鬆手」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創業者為什麼不放手?他們的投入通常來自於對公司的深厚情感與責任感,希望每一個細節都能符合自己的期望,但這種高度介入的管理方式卻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老董想退休了,小老闆卻還經驗不足!家族企業「接班過渡期」的 5 大挑戰

第一,頻繁的干預會削弱中層管理者的能力與信心,讓他們不敢擔責,甚至會依賴高層解決問題。主管若無法發揮作用,不僅會導致效率下降,還會造成團隊士氣低落,因為大家知道最終決策權並不在中層手中。

其次,資訊傳遞會受阻,當關鍵決策依賴創業者時,組織反應速度也會降低。企業內部的創意和潛在改進點,可能因為缺乏傳遞機制而被忽略,甚至在創業者的權威面前無法充分表達。

這種「創業英雄主義」的文化,在初期或許有利,但隨著組織規模擴大,反而會阻礙企業建立穩定的運行基礎。

老實說,「不敢鬆手」的創業者,多半是出於對組織失控的恐懼,以及對個人價值能否持續發揮的焦慮。然而,真正有效的領導並非事事親力親為,而是通過制度與文化,讓組織自主運行。

要突破這些挑戰,創業者需要在心態與行動上進行角色轉型,從「執行者」變為「系統設計者」。以一家專注於汽車零配件生產的企業來說,這幾年出現以下問題:

1.經驗難以傳承

業務部門為爭取訂單而低估成本,導致執行階段超支,但事後的檢討僅流於形式,經驗無法累積,問題一再重演。

2.組織紀律鬆散

基層管理者缺乏對紀律的要求,會議遲到、文件延誤成為常態,執行力持續下降,影響組織整體效率。

3.管理效能弱化

高層頻繁介入細節,抑制中層管理者的成長,讓問題愈積愈多,組織效率進一步下滑。

將經驗與洞見轉化成制度,讓每個角色發揮最大價值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創業者的過度掌控。組織的長期運行需要結構化與紀律性,但這些要素常在快速成長中被忽視,加劇了管理問題。在與這位創業者深談之後,我們共同制定了 3 個重點方向:

1.建立分層授權制度

創業者應將精力集中於設計長期可持續的運行機制,而非處理日常維運。例如,建立分層授權制度,賦予中層主管更多決策權,同時制定透明的績效檢視流程,確保組織能在無需過度干預的情況下運作。這種方式能夠將創業者的經驗轉化為制度,為企業文化的延續奠定基礎。

2.將經驗轉化為指導原則

創業者的經驗與洞見應被系統化,轉化為可執行的策略框架,而非依賴即時的干預。例如,與管理團隊定期舉行策略會議,將經驗提煉成原則性指導,讓團隊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這樣既能放手細節運營,又能確保組織不偏離核心價值。

3.平衡長短期改革

短期內能見效的措施,能提振士氣,例如強化會議紀律與文件管理。但長期來看,企業的持續成長需依賴文化重塑與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這需要創業者克制干預的衝動,給團隊更多犯錯與學習的空間。文化建設是長期工程,可以從一些實用措施開始,如設立失敗經驗分享制度,要求部門定期總結失敗經驗,建立學習文化。

延伸閱讀:部屬犯錯,急著討論如何改善?領導專家:應該先表揚!

當創業者學會從前線退至後台,企業才能真正邁向成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完全脫離企業運營,而是通過授權與制度設計,讓每個角色都能發揮最大價值。

創業者的智慧與經驗在組織成長中不可或缺,但它應該成為組織機制的一部分,而非依靠個人的直接參與來發揮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應時刻問自己:「我是否在幫助組織成長,還是成為了阻礙?」放手並非失去掌控,而是讓團隊有機會學習,讓組織能夠在沒有你的情況下,依然穩健運行。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