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前後,轉職者開始蠢蠢欲動,已有工作者應把握 2 個「年後轉職黃金期」,想要領完年終再離職,但擔心錯過下一個好工作該怎麼辦?
面試時,你能分辨企業開出的待遇,哪些是勞基法保障的勞資條件?哪些是額外的福利嗎?當資方告訴你「試用期過後會調薪」、「公司一切優於勞基法」這些話合法嗎?
AI 的出現,即將消失的職業種類確實變多了,但是否也會因此產生更多的新職種?在 2019 年夏天的這個時間點,我認為社會需要的職業種類為以下兩種。
製造、業務、倉儲、採購、人資、法務、財會等等,各個部門可以「自掃門前雪」,只做自己部門的事嗎?如果你只把自己當一顆螺絲釘,升遷路上自然沒有你。
這是一段放下、啟程、未知的旅程──從不確定能成否出發、不確定能否畢業,到不確定未來將會如何。
「請完產假/育嬰假回來全都變了,工作也被調職,職場對媽媽真的很不友善。」職業媽媽:8 個月反擊、反被升職的奮鬥故事。
無論是職場老手,還是社會新鮮人,都須謹記以下十項職場地雷,讓自己的扣分指數降至最低。
疫情衝擊各行各業,業界出現一波顯著的人才流動潮。如果你 2021 年打算換工作、找工作,不妨參考LinkedIn這份報告吧!
農曆年前跳槽,不少上班族擔心績效獎金和年終領不到,若雇主扣發年終和績效獎金、強制自己將加班費換成補休、告誡不能轉職同業,合理嗎?
1月工作機會數突破70萬大關,是近兩年最高!年關將至,受疫情衝擊產業的工作者如何趁農曆年前轉職成功呢?
王永福給 30 歲的真心勸告!有時我會看到一些所謂「成功學」的文章,裡面講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建議你及早看清。
鄒開蓮是台灣Yahoo的靈魂人物,她從2000年帶著Yahoo奇摩征戰至今,在 2020 年底揮別最熟悉的戰場。藉20年的經歷,她悟到 3 件事:
你陸續換過幾份工作,累積了多年資歷,但這些經驗對於你之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有幫助嗎?你的下一份工作,應該是為 3~5 年後的自己而準備的...
根據日本的經驗,過了 50 歲被辭退之後回任,薪水可能打 8 折;60 歲以後,還可能降到 5 折。白領精英們,準備好面對自己折舊的時刻了嗎?
單靠面試官的一面之詞,很難了解一間企業是否重視員工。求職者可在面試時向主管或招募人員提出3個具體問題,正確判斷員工在企業心中的順位:
如何找到使命感?在 TED 上教人找出人生動力的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建議,以「黃金圈」理論探究自己為何而工作。
常有人問我如何才能在企業裡從小職員做到總經理,同時讓薪水成長幾十倍,從而完成搶錢任務,進入財務獨立的人生新階段?
求職網站 Glassdoor 針對 2021 年職場提出一份預測報告,點出了幾個需求量將大減的職業,然而也有一些受惠於疫情,工作需求大增的產業!
你公司的新人,到職後多久就離職?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工試用期未滿就閃辭,跟你的面試過程有關,因為有些主管就是比較會挑人才。
EMBA 在台灣有超過 20 年的歷史了,光政大就約有 5000 人,每年招生超過 200 人的學校也還不少,未來真的有這麼多需求?
大部分離職的人都知道為什麼要離開,而且他們不斷說服自己必須要離開, 但是只有極少數人會想到:自己在目前所待的環境,該學的都學完了嗎?
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事,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做事沒有章法,總是抓不到重點。他們總是被自己努力的過程感動,而忽視了真正有價值的努力是要有結果產出。
面試時被要求使用英語面試,只要使用幾個實用句型,就能在面試時提供更多具體細節,展現優勢,幫自己大加分!
英文履歷與其使用抽象又空泛的單字,以action verbs(動作動詞)為主更能精準地呈現你的實戰經驗!8大動詞帶你打造超強英文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