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部屬出包,或是有困難希望主管協助,你會怎麼做?根據過去經驗,如果主管出現這 3 種反應,問題不僅無法解決,還會愈變愈糟。
疫情期間看不到、摸不到,主管就要求員工開始交各種報告,開各種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一些主管,當他愈無法掌控你的時候,就愈想控制你?
對部屬影響最大的領導者角色就是回饋,做得正確的話,能鼓舞部屬發揮最大的潛力,反之,若做得不恰當,情況很快就會急轉直下。
傑出的領導者藉由良善的信念、言行對旁人帶來影響,持續擴大影響力,而這種領袖風範就藏在 11 種特質:
美國經濟學家亞瑟.C.布魯克斯在《愛你的敵人》裡,解釋了人們選擇「強制型領導者」的理由,以及比較長久來看強制型領導者和權威型領導者帶給團隊的影響。
年輕屬下講不聽、做不出你要的結果?老一輩「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教他釣魚」的智慧已不管用!與其「給釣竿、教他釣魚」不如換個溝通方式:
寶僑香港/台灣產品供應部總經理王國榮表示,看到不對勁的事,主管可跳出來給意見,但不能總是批評,也要看到對方做得好的地方。在P&G,正反回饋比例是3:1
大多數人都想當好人,不說別人不喜歡聽的話,不做會讓別人難堪、傷心的事。做人處事這樣勉強可以,但是做主管這樣是不行的,會變成「爛好人主管」。
許多主管在針對員工溝通時,最容易忽略一個基本原則:溝通的關鍵在於,彼此能「形成共識」。如果沒有以此為前提,所謂的溝通也只是將自己的想法「交辦」給員工。
剛接任 CEO 的人,不再能以過去熟悉的業務技巧或工作方式來帶領團隊,管理思維需要通盤調整,才能駕馭接踵而來的考驗。但經理人該如何面對接任高位的挑戰?
高階領導者較關心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能拓展的附加價值,或潛藏的風險,中階經理人,因年度目標已被上級交付,較關心業務拓展順利與否、瓶頸能否排除。
我在英特爾服務二十一年,最慘的時候就是在日本本社升任本部長時。帶的人不算多,但每個人都很有個性,而且不聽別人的想法,整個團隊一直處在緊繃氣氛中。
上位者自然需要保有一定的威嚴,這也是為了讓下屬遵守規範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一旦過頭,反而會造成組織氣氛緊張,沒有人願意坦白說出心裡話>>
過去10年,企業醜聞層出不窮。公關公司愛德曼指出,員工期待領導人是正確行為的表率。想成為這樣的領導者,可以參考齊國丞相晏嬰的故事。
Google執行長桑德·皮蔡(Sundar Pichai)在場的會議,為何每個員工都願意開口?原來,想跟員工建立連結,「高情商」是領導力的關鍵指標:
「管理者要先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回頭參考 Netflix 的做法。」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認為,回饋機制就是值得他參考的部分。
在職場上,該如何看待「犯錯」?員工犯錯、或是主管自己犯錯時,應該怎麼處理,才能讓不好的經歷更有價值,讓我們可以從中學習?
486團購執行長陳延昶:「我只用肯拚的人才。」一個頂尖員工的實力,勝過數十個平庸員工的能力總和;與其找很多普通員工,不如找一位超強員工,並給他高薪。
在工作中什麼能激勵你?主管希望部屬充滿幹勁、達成績效,先掌握這 3 種內在動力,能驅動部屬表現得更好。
因為不相信部屬,經常忙死自己、導致效率降低?別為了 5% 錯誤的人,耗損 95% 的好人!因噎廢食將使公司喪失非常多的生意機會。
貝佐斯(Jeff Bezos)一路帶著亞馬遜(Amazon)進步,有他獨到的管理技巧,如果你也有創業或管理的需求,不妨跟著學習貝斯佐的經驗吧!
我讀了《無限賽局》,裡面有個在四季飯店的咖啡師說他「愛」自己的工作。四季飯店的主管做了什麼,讓咖啡吧裡的咖啡師,對著顧客稱讚自己的主管和公司?
表現優秀但個性難搞的員工,難道不能留嗎?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馴服好羊群,而是管理好狼群。如何讓各別的狼隻激發他們最大的潛力,才是最大的課題。
經理人調查了 1452 位新手主管,發現升職不到一年、1~3 年、3 年以上的管理者,最苦惱的事不太一樣,卻有一個共同的難題: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