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把「貴人」跟「小人」畫分成二元對立的概念,我們總覺得要去追求、接近那些能為自己帶來益處的,避免那些想陷害自己的小人。我的經驗是,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人就是人,好人壞人的畫分是很主觀的界定。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阻礙你的,反而能在背後推動你前進。
前幾年有一部金‧凱瑞的喜劇片《沒問題先生》(Yes Man),電影主角凡事說「Yes」,讓生活多了很多新鮮事;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面對要求,事事說「好」,恐怕反而不太好過,該怎麼說不?不只需要勇氣,還要有一些技巧…… 大膽拒絕也不傷人!3 個溝通技巧,
《說理I+ II》整理 2500 年歷久不墜的說服修辭法則,教你如何看清情境,靈活運用不同的說服工具,建立共識、解決問題,就算做錯事也能平安度過。
雖然大家都知道溝通時「讚美」的重要,但我認為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為什麼需要讚美?」的理由。某間大型企業的局長說:「我不喜歡稱讚別人。」我問他原因,他這麼回答:「我討厭讓人覺得我是為了討好對方才會稱讚。」我懂這位局長的心情,但我會這麼想:\\
大部分的工作都無法一人獨立完成,必須和人接觸的服務業愈來愈多,即使不是服務業,多國籍工作團隊也早就見怪不怪了。於是工作場合中的溝通愈來愈重要,而溝通失誤也等比例增加。而且這些溝通失誤,並不是抱著「充分傳達」、「仔細聆聽」的心態,就可以改善。就算自以為說清楚聽明白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在職場上,有些事總有苦難言,這些辛酸說大不大,但長久累積下來,不僅負能量爆表,也嚴重影響工作的情緒與效率。
婉婷在公司負責人事行政事務,常常需要催促同仁完成公司規定的政策。舉例來說,公司規定同仁每天都要將行程輸入電腦,以方便追蹤同仁的工作進度,但就是有同仁不願意配合。
公司有一位眾所皆知的主管建宏經常在公開場合指責員工「很爛」,或是上班時氣冲冲跑到人資部門咆哮:「你們找這麼爛的員工要我怎麼帶。」堅持要人資部門淘汰不適任的員工,重新招聘優秀人才。甚至連客戶也看不順眼。
剛升上管理職的新手主管,可能急於帶領團隊做出一些成績,這時會面臨到很多與帶人有關的課題,也可能會把重心放在管理。
一個好友找我執行他的核心團隊發展計畫。這個朋友聰明又真誠,有衝勁、有實力,為了公司發展他敢要求也敢給,團隊福利如國外旅遊、交通津貼、健身補貼、吃到飽零食櫃一樣都不少。這樣一個領導者,對於人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度,也不害怕處理衝突,卻對「討拍型」的A員工很沒輒。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事也做不好?」不過是一點小事,卻因為一句情緒化的發言,導致氣氛陷入冰點,甚至演變成冷戰吵架的局面。類似的情境,你一定不陌生。
「你可以加班把這件事做一做嗎?」職場上主管很常臨時提出這種要求。其實,像這種極端的二選一問題,本來就沒有義務馬上回答。因為無論你怎麼選,都不會有任何明確且皆大歡喜的結果。
先來看一個故事。小主管在會議上提了一個想法,只是概念、不是成熟的產品企畫,想聽聽大家意見。大主管劈頭就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前我們也做過這類型產品,你做這件事有效益嗎?」
最近一個整理調整中的團隊主管,向我告白,他可以為這幾年的業績不振負責,引咎辭職,請我不要心慈手軟,持續支持他、給他機會。他的一番話讓我非常生氣,他浪費了我疼惜他的一番苦心,也陷我於進退不得的絕境,當然也引來了我對他的激烈責難。
服務客戶只有一個準則:別讓他們感覺自己像個白癡!無論你認為他真的有多白痴!乍聞你可能會不以為然,但不少人往往都是在不經意中說出地雷語句,惹惱對方。
無論你是企業雇員或是自由工作者,在當代的職場裡需要更多其他領域的人,讓你迅速吸收需要的異業資訊,透過不同的視野挑戰你可能守舊的觀點。美國人力招募網站 Amplify 創辦人 Lars Schmidt 建議,工作者需要在人際網路裡齊備以下 4 種人,幫助你維持走在產業潮流之中:
想跟老闆提加薪,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比較好嗎?《人際關係占星全書》針對這個情境,說明了 12 星座老闆的加薪風格。想提加薪時,不妨參考老闆的星座行事,相信會讓你談事情更順利,事半功倍!
有些主管會將指令包裝成溝通,例如找大家開會,說要商量某件事是否該進行,其實已經決定要做了,這不是溝通,頂多叫做試圖展現尊重。也有些部屬把意見提出後期待上司或公司得全盤接受,不然就擺爛,這也不是溝通,是任性。
無庸置疑的是,不論做的好或不好,老闆都是公司的核心,他決定了公司的步調、為公司樹立文化。但可以肯定,如果老闆是一位工作狂,員工可能就不太好受了。究竟是要以老闆為榜樣,學習他的工作精神呢,還是要冒著被視為懶散者的風險繼續做自己?
某天,一個主管與我分享,他因為上了某堂領導力發展的課程後,體會到正向溝通的重要性,開始學著避免當面批評部屬的失敗、錯誤和缺點。提醒自己要改為常常肯定部屬、讚美部屬,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提升工作績效。不過這段日子下來,感覺好像沒有什麼用?
信任,是建立團隊的基石,所有的領導力皆來自信任。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有效領導的最終要件,就是贏得『信任』,否則永遠不會有追隨者。」
在職場上,能明確有力地向他人表達想法,是一項關鍵的技能。但我們往往因為其他更緊迫的事情,而忽略要磨練簡報、提建議的技巧。學會準備商業簡報的 4 個關鍵步驟,別讓準備不足破壞你的好點子!
在工作中,誰都會有以後也想繼續往來的對象,因為彼此氣味相投、覺得對方不錯、對方覺得你不錯等,理由有千百種。這種情誼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的,而是在於雙方人馬的心思意氣相投。
直屬上司跟大主管時常意見不合,但是仔細想想,兩人的做法各有利弊,沒有誰對誰錯,夾在兩者中間的員工,到底該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