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默默進行的專案,老闆一直都不看好,但在和客戶談合作方式時,對方要求老闆出面才能談定。千拜託萬拜託老闆出門、跟客戶談完後,他卻覺得好像前景不錯,請 A 接下來的進度都要 CC 給他,還說願意盡量抽出時間,一起去拜訪客戶。
許多人在職場上會遇到所謂「亂搞的老闆」,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一意孤行,最後你的解法可能是拖拖拖陽奉陰違,或是更糟的,工作厭世覺得自己有個愛講幹話的慣老闆。許多人問我的是,如何說服老闆,或是如何自我調適,我想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
公司口口聲聲鼓勵創新,但員工主動提出改革,卻又以人力、資源不足延宕提案,甚至請員工先做出成果,再談下一步。想創新卻孤立無援的員工,該如何找到援手,把自己的點子變成「大家」樂意參與的事?
眾所周知,想擴大人際關係,社會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強關係或是弱關係,都需要透過一定的社交活動來增加聯絡人,擴大社交網,建立新的連結。最重要的是,在合適的社交活動中,我們能與別人聯絡感情,加強互動,得到人們的關注。這樣才能長久地接聽這個世界新的資訊,得到人們的幫助。
工作上到底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很多人都認為做人比較困難卻比較重要,因此初入職場就想要學做人,卻經常事倍功半。我認為在不同的年紀、職位,所要專注的先後順序就要不一樣,才能循序漸進、學到心法。 做人 vs. 做事,哪個比較重要?菜鳥、中階、高階主管要在乎的事不一樣 升遷成主管,要多花點時間學「做人」!談領導者最該在乎的事 為什麼做事容易、做人難?沒有 SOP 能參考的挑戰,才是對主管最大的考驗
最近有一位朋友跟我抱怨他和老闆對某件事意見不同,爭執得很不愉快,也影響到他與老闆的關係。有不同的意見時,更要注意別人的感受。如何說出真話又不得罪人?分享我的溝通方法...
那一天我學了一課,一個小小細微的動作,彰顯氣度,令人窩心。一位企業家在一個朋友群組裡發文讚揚一位旅行社的業務人員,讓他們在連假機位最緊張的時刻搶到機票,且順利前往嚮往的地點,感謝他協助家人行程安排得非常順利,他隨後 PO 上一張全家旅遊照片。突然我明白這其中關鍵,就是群組中有一位是這家旅行社的老闆,他這句話不僅讚美了那位業務人員,也讓這位老闆朋友臉上有光,真是會做人。
不論你的老闆人很好或是要求苛刻,你應該都有過被指派去做你不想做的工作的經驗,通常這種時候,即使心裡不滿又很難拒絕老闆,畢竟不能因為你不想或你不喜歡就不接受,不過,如果是遇到以下幾種情況,你絕對可以名正言順地回絕老闆。
身為一名主管,你的員工經常會把你的一言一行視為某種工作訊號或指令。因此,明顯不恰當的句子如「因為公司要我做我才做」、「我不該跟你說這個,但是……」,早該從你的詞彙簿裡刪除。
美國知名心理及性格測驗機構 TalentSmart 進行一項 100 萬人以上的研究測驗顯示,90% 工作表現傑出的成功人士,情緒智商(EQ)通常也比較高。情緒管理有多重要?該機構的創始人 Travis Bradberry 博士表示,當人們能穩定管理自己的情緒,自然也能建立良好的職場網絡、保持工作的高效能;而且他們也比起一般人更懂得解讀他人的心思,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正準備下班,老闆走過來,「趁你還在,今天把這份資料整理出來。」自己的工作還沒做完,同事拜託「客戶要的簡報我生不出來,可不可以請你幫忙?」關係不錯的客戶請求折扣「我們做生意這麼久了,你一定要讓我對老闆有交代。」
「什麼叫做成功?賺多少錢、多有名嗎?」擁有近 20 年領導諮詢顧問經驗、現為美商韋萊韜悅台灣分公司管理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的魏美蓉表示,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和想像都不同,但如果只看到名、利或是人脈,你可能只看到了冰山上的一角,忽略藏在冰山下,關於成功的真正學問。 熱情讓你比別人更傑出,
組織中,要與來自各式成長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合作,難免會遇到與自己理念不同、說也說不通的窘境。然而,我們不可能只跟看得順眼的人共事,遇到到必須與處不來的人工作時,我們該如何一起順利地完成工作?
參加大型商業會議,事先準備好的自我介紹台詞,講出來卻顯得不自然;非正式的聚會不知道該聊什麼,話題只能繞著工作打轉?你是否想過,不知如何與人互動,可能會讓你錯失得來不易的交友甚至成交機會?
你一定遇過這樣的主管,從專案發想、溝通、執行都是你一個人完成,主管最後卻告訴眾人「果然我的想法是對的」「幸好大家都照我的話做」,這些把成果都算在自己頭上的說法,是搶功勞型主管最典型的說話方式。
「好,我知道了。」一個月前,你提了一個改善工作流程的方案,最後只得到這句話。走出會議室時,前輩提醒你不要有太多期待。一個月後,仍舊不見主管有任何動作,團隊的工作方式,也和過去完全相同。
收到主管的 email,你覺得一陣胃痛,因為信裡面洋洋灑灑,列出了十幾項主管想確認的事情,包括和客戶約定的會議時間,那天要如何前往客戶公司,和中午要吃什麼。
當企業無不爭相導入或投入研發 AI、大數據、自動化系統時,即使加快人們搜尋資訊的速度,也已經開始比不過智慧化工具,像是亞馬遜(Amazon)的聲控虛擬助手 Alexa、蘋果(Apple)的語音控制功能 Siri 等。 從職業撲克玩家到 Airbnb 工程師!年薪破 700 萬台幣,
記得上次和客戶相談甚歡,卻在下次打電話邀約時,怎麼也找不到人。事實上,你並未獲取對方的信任。FBI 行為專家羅賓 ‧ 德瑞克(Robin Dreeke)曾經歷這樣的切身之痛。由於 FBI 常因任務需要,必須冒險聯繫祕密消息人士;如何取得消息人士的信任,將成為任務成敗的關鍵。 互動有說有笑,下次卻再也找不到人?一張「溝通風格列表」
工作過程中,你難免都會遇到主管來你座位上,拿著出錯的內容質問你,認為你搞砸了這項業務。這時,你多半只能不斷點頭,假裝你都聽進去他的教訓了,但事實上你腦海中不斷大喊著一句話:「這不是我的錯啊!!!」
剛開始一份新工作,絕對令你非常緊張、有些手足無措──你必須重新規畫生活中的大小事,你必須適應新主管、新任務;此外,你還有一堆新同事要認識。
就在準備下班的前 10 分鐘,主管打電話來,拜託你留下來搞定他明天要交的預算書,否則他就等著要開天窗。好不容易處理完預算內容,他又提議要一起去吃宵夜,然而你一露出為難的表情,他的臉也跟著垮下來。
請上班族列出一份討厭的黑名單,主管經常榜上有名。為什麼上班族總是對主管諸多抱怨?其中一個原因,也許是他掌握了加薪、升遷的生殺大權,但是你揣摩他的心思、了解他對你的期待,試圖達成他的要求時,卻總不能盡如人意。另一方面,也許真如《遇見壞上司,笑著活下去》作者崔京椿所言,世界上有 90% 是壞主管。「好主管」可說是稀有動物,我們經常要面對的是一群難以相處的壞主管。
無論是工作、會議還是與客戶洽談時,都有很多職場禮儀需要注意,以免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對方,甚至讓主管私下對你的表現打上負面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