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yes123 求職網 2025 年最新調查,台灣勞工的「薪情」依舊低迷。高達 92.1% 的上班族對目前薪資待遇「不滿意」。
任天堂 2 月 18 日正式宣佈在台設立「台灣任天堂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在4月1日起將業務進行移交。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薪資統計,113 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 3 萬 7274 元,年增 3.29%。
台灣藝珂發布《2025 薪資指南調查》,收集來自全台超過 2000 位科技業、醫藥生技業、金融業等雇主與人才的意見回饋,揭露企業人才需求及薪資動態。
在 2025 年伊始的短短數周內,矽谷已有 19 家科技公司裁員 5200 人。員工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不知道下一波裁員是否會波及自己。
麥肯錫2025 AI工作報告出爐:企業高層普遍低估員工對 AI 的應用程度,並且與員工對 AI 的使用現況存在落差,可能影響 AI 的發展速度。
星巴克手寫服務回歸,原旨在拉近與顧客的距離,卻引發第一線員工的不滿。咖啡師認為這項額外的工作並沒有真正提升顧客體驗,反而增加工作負擔、影響出餐速度。
根據裁員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統計,2025 截至目前,已有 31 家科技公司裁員,涉及超過 7,000 名員工,且裁員不僅限於微軟。
補班日不用上班!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緯創(3231)、仁寶(2324)、金寶(2312)宣布 8 日補班日不補班,讓市場眾人感到羨慕不已。
根據《2025 低壓高薪工作報告》,15 個職業被評選為最理想選擇,這些工作不僅擁有高額薪資,還有較低的壓力環境。
「安靜離職」、「躺平潮」⋯⋯早在2022年,職場上掀起一股對組織不滿的無聲抗議,一方面對於奮鬥文化質疑,另一方面是不想為工作失去生活。
營業利益達到 46 億日幣高峰後,就回不去了!日本摩斯漢堡怎麼了?首要挑戰,便是加盟主平均年齡可能近 70 歲,人力短缺成為問題。
104 人力銀行數據顯示,職場新人薪資雖然平淡,隨著專業和職務年資增加或「做到最好」,老鳥薪資彈升逾 70%,並公布前 10 大年薪中位數產業排行。
Z 世代對於咖啡機、氣炸鍋等小型家電的需求明顯高於以往世代,顯示這些產品日益融入 Z 世代的日常生活。
Z 世代因家務技能缺失,每年花費約 1300 英鎊聘請專業人士完成簡單修繕,如換燈泡或掛相框,租房文化與經濟壓力也加劇 DIY 能力下降。
2025 年企業最愛大學排行榜揭示台灣高等教育在少子化與 AI 熱潮雙重衝擊下的轉型,調查顯示企業愈加重視畢業生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與抗壓性等能力。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今年度的未來工作報告,各家企業預期5年後大數據專家、金融科技工程師等職位需求將快速成長,同時職場所需的技能也會大幅度改變。
彭博 14 日報導,Meta 將依據業績表現裁撤約 5% 員工,並於 2025 年招募新人填補職缺。佐克柏在最新內部備忘錄表示,將提高績效管理標準。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蛇年農曆年後有高達 95% 的上班族透露「想換工作」,創下 16 年新高。
微軟再傳 2025 年初裁員逾萬人,自 2020 年 2 月至今,科技業軟體開發需求暴跌 3 成,尤其 2024 求職比以往都更加艱難。
89% 的 Z 世代和 68% 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表示,AI 培訓有助於獲得更高的薪資,但對於 AI 技能的價值卻出現分歧。
近期發生多起離職員工刪除公司資料事件,若員工任意刪除公司資料,可能違反勞基法、觸犯刑事罪,公司可提告求償,建議企業平時就做好資料標示與存取。
「大脫離潮」(The Great Detachment)成為職場上的熱門話題,的是員工在心理和情感上與工作脫節,儘管身體仍留在崗位,但心已不在。
經合組織數據指出,2023 年德國人因病平均缺勤 6.8%。德國企業稱高病假率已經在影響德國生產力,並開始著手調查涉嫌「裝病請假」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