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5 低壓高薪工作報告》,15 個職業被評選為最理想選擇,這些工作不僅擁有高額薪資,還有較低的壓力環境。
「安靜離職」、「躺平潮」⋯⋯早在2022年,職場上掀起一股對組織不滿的無聲抗議,一方面對於奮鬥文化質疑,另一方面是不想為工作失去生活。
營業利益達到 46 億日幣高峰後,就回不去了!日本摩斯漢堡怎麼了?首要挑戰,便是加盟主平均年齡可能近 70 歲,人力短缺成為問題。
104 人力銀行數據顯示,職場新人薪資雖然平淡,隨著專業和職務年資增加或「做到最好」,老鳥薪資彈升逾 70%,並公布前 10 大年薪中位數產業排行。
Z 世代對於咖啡機、氣炸鍋等小型家電的需求明顯高於以往世代,顯示這些產品日益融入 Z 世代的日常生活。
Z 世代因家務技能缺失,每年花費約 1300 英鎊聘請專業人士完成簡單修繕,如換燈泡或掛相框,租房文化與經濟壓力也加劇 DIY 能力下降。
2025 年企業最愛大學排行榜揭示台灣高等教育在少子化與 AI 熱潮雙重衝擊下的轉型,調查顯示企業愈加重視畢業生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與抗壓性等能力。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今年度的未來工作報告,各家企業預期5年後大數據專家、金融科技工程師等職位需求將快速成長,同時職場所需的技能也會大幅度改變。
彭博 14 日報導,Meta 將依據業績表現裁撤約 5% 員工,並於 2025 年招募新人填補職缺。佐克柏在最新內部備忘錄表示,將提高績效管理標準。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蛇年農曆年後有高達 95% 的上班族透露「想換工作」,創下 16 年新高。
微軟再傳 2025 年初裁員逾萬人,自 2020 年 2 月至今,科技業軟體開發需求暴跌 3 成,尤其 2024 求職比以往都更加艱難。
89% 的 Z 世代和 68% 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表示,AI 培訓有助於獲得更高的薪資,但對於 AI 技能的價值卻出現分歧。
近期發生多起離職員工刪除公司資料事件,若員工任意刪除公司資料,可能違反勞基法、觸犯刑事罪,公司可提告求償,建議企業平時就做好資料標示與存取。
「大脫離潮」(The Great Detachment)成為職場上的熱門話題,的是員工在心理和情感上與工作脫節,儘管身體仍留在崗位,但心已不在。
經合組織數據指出,2023 年德國人因病平均缺勤 6.8%。德國企業稱高病假率已經在影響德國生產力,並開始著手調查涉嫌「裝病請假」的員工。
據 yes123 求職網最新調查,有加薪計畫的資方高達 92.2%,創下 8 年以來新高,預計 2025 年調薪總幅度平均為 5.3%。
日本市場需求旺盛,只是人手不足,既然本國人不願投入,業者轉而向外國人招手。九州福岡市的「東榮計程車」就大幅雇用應屆畢業留學生,據統計,46 位司機裡,
Google執行長皮蔡周三表示,過去幾年的變革中最重要的是減少了10%管理職。皮蔡也同時宣布,在Google工作的 5 大守則。
2025 年即將結束,上班族最期待的便是年終獎金。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如果年終獎金發放不理想,高達 66.8% 的受訪者「會萌生辭意」!
Z世代年輕人超愛做副業。近期有調查指出,逾6成年輕人已經或打算創立自己的副業,這可能成企業或人資的警訊?
隨著 2025 年全球就業市場逐漸回溫,「報復性離職」(Revenge Quitting)將成為新一波職場趨勢,部分員工選擇以辭職對雇主「表達抗議」。
40 歲想在退休前奮力一搏,但這個時代可能不需要中階主管了?外媒指出,所謂「X 世代專業人士的詛咒」不是因為年齡歧視,而是沒有足夠主管職缺。
想像一下,麥當勞在里長辦公室宣傳職缺和體驗活動?這是麥當勞多元人力政策的一部分。台灣麥當勞人力資本事業群副總裁藍郁琇說:「其實里長比我們更了解社區適合的人選,知道誰會感興趣。」善用社區資源,與里長辦公室合作,能有效觸及中高齡求職者。
截至 2024 年 10 月,美國有超過 1800 位執行長離職,與 2023 年相比暴增 19%。科技、醫療保健、娛樂和休閒產業成執行長離職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