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導力預測2025報告》顯示,高達40%的企業主管正考慮離職,他們為何想離職?背後有 3 大關鍵因素。
根據人力銀行產業起薪排名調查,工作一年以下平均起薪前五名,分別是電子資訊、醫療環衛、貿易倉儲、金額保險、建築營造。
履歷平台分析高階主管資料,結果顯示名叫 John 的人最容易當上 CEO,Michael 則是 CFO!高管界「菜市場名」曝光,男女生取英文名可參考:
為因應連年財政赤字,香港在最新《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力度頗大的嚴控開支措施,全體公務員凍薪,且本屆政府任期內削減約 1 萬個職位。
為引導上市櫃公司提升基層員工薪酬,金管會要求全台上市櫃公司修章,明定以每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替「基層員工」加薪或分派酬勞。
根據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分析,2025 年最急缺人才的五大熱門職業分別是職涯教練、資安工程師、社群小編、再生能源工程師與 AI 機器學習工程師。
根據路透報導,星展集團執行長高博德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 3 年裁撤 4,000 人,原因是預料 AI 將日益取代人類執行的工作。
近年來,日本的年輕勞動力迎來薪資上漲潮。然而 50~54 歲年齡層,薪資不增反降,下降幅度達到 3%。而這群中高年勞動者正好是日本的「就業冰河世代」。
《金融時報》公布 2025 年全球 MBA 排名,美國華頓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商學院,位居一二,前 7 名中的另外 5 所學校,都是歐洲學校。
根據 yes123 求職網 2025 年最新調查,台灣勞工的「薪情」依舊低迷。高達 92.1% 的上班族對目前薪資待遇「不滿意」。
任天堂 2 月 18 日正式宣佈在台設立「台灣任天堂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在4月1日起將業務進行移交。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薪資統計,113 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 3 萬 7274 元,年增 3.29%。
台灣藝珂發布《2025 薪資指南調查》,收集來自全台超過 2000 位科技業、醫藥生技業、金融業等雇主與人才的意見回饋,揭露企業人才需求及薪資動態。
在 2025 年伊始的短短數周內,矽谷已有 19 家科技公司裁員 5200 人。員工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不知道下一波裁員是否會波及自己。
麥肯錫2025 AI工作報告出爐:企業高層普遍低估員工對 AI 的應用程度,並且與員工對 AI 的使用現況存在落差,可能影響 AI 的發展速度。
星巴克手寫服務回歸,原旨在拉近與顧客的距離,卻引發第一線員工的不滿。咖啡師認為這項額外的工作並沒有真正提升顧客體驗,反而增加工作負擔、影響出餐速度。
根據裁員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統計,2025 截至目前,已有 31 家科技公司裁員,涉及超過 7,000 名員工,且裁員不僅限於微軟。
補班日不用上班!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緯創(3231)、仁寶(2324)、金寶(2312)宣布 8 日補班日不補班,讓市場眾人感到羨慕不已。
根據《2025 低壓高薪工作報告》,15 個職業被評選為最理想選擇,這些工作不僅擁有高額薪資,還有較低的壓力環境。
「安靜離職」、「躺平潮」⋯⋯早在2022年,職場上掀起一股對組織不滿的無聲抗議,一方面對於奮鬥文化質疑,另一方面是不想為工作失去生活。
營業利益達到 46 億日幣高峰後,就回不去了!日本摩斯漢堡怎麼了?首要挑戰,便是加盟主平均年齡可能近 70 歲,人力短缺成為問題。
104 人力銀行數據顯示,職場新人薪資雖然平淡,隨著專業和職務年資增加或「做到最好」,老鳥薪資彈升逾 70%,並公布前 10 大年薪中位數產業排行。
Z 世代對於咖啡機、氣炸鍋等小型家電的需求明顯高於以往世代,顯示這些產品日益融入 Z 世代的日常生活。
Z 世代因家務技能缺失,每年花費約 1300 英鎊聘請專業人士完成簡單修繕,如換燈泡或掛相框,租房文化與經濟壓力也加劇 DIY 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