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公布 2023 非主管員工薪資數據,半導體業以 174.5 萬元成為「年度平均薪資最佳產業」,成為所有產業之冠。
1111 人力銀行最新調查發現,2024 年的畢業生中,已有 5 成新鮮人換過工作,甚至有高達 34%的受訪者已換了第 3 份工作。為什麼?
科技業裁員潮退燒!而政府部門、公用事業、能源等行業的裁員成長幅度則相對驚人。政府部門裁員了 3.8 萬人,與 2023 年同期相比高達約 2030%。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公布 113 年 10 月違反《勞動基準法》裁罰結果,共 137 家企業遭罰,總罰金達 988 萬。台灣保全以 80 萬罰款居首。
東京都府計畫 2025 年 4 月起實施「周休三日」政策,讓政府職員每周能選擇一天休假,目標是提升工作與育兒平衡,建立性別平等與家庭友好的工作環境。
104 人力銀行 2024 年第三季數據指出,台灣4成企業歡迎外籍人才,每月釋出 26.5 萬個工作機會,勞動部也放寬僑外生就業限制來應對缺工問題:
蘋果捲入多起訴訟,在最新訴訟案中,蘋果被指控非法監視員工個人設備,同時禁止員工討論薪資和工作條件。
史丹佛研究團隊近日發表《軟體工程師工作生產力》的報告,發現約 9.5% 的軟體工程師幾乎沒有任何實際貢獻,卻仍然領取全薪。
「白領衰退」趨勢席捲美國。坐擁高薪的白領階級變得供過於求,反倒藍領、技術工人的飯碗更有保障,而科技人才更成為重災區。
《張忠謀自傳》下冊內容提及 2009 年,張忠謀返任台積電 CEO 後,召回「被離職」員工、整頓「派遣人力」的方式。張忠謀認為:做對的事,常有好報。
美國汽車巨頭福特 20 日宣布,計畫在 2027 年年底裁員歐洲員工 4000 人,約占福特歐洲總員工數14%。
根據 Slack 的最新《Workforce Index》報告,高達 99% 的企業領導人計畫投入 AI,但在員工間卻明顯降溫。
外媒報導,近期韓國三星改革企業,以突破困境,決定將半導體研究所人員調往各業務部門,但可能導致這些研究員績效獎金大幅減少,引發流失人才的擔憂。
勞動部推動「55Plus 壯世代就業促進措施」協助壯世代重返職場,退休族重返職場最高可領 6 萬!誰能領補助?如何申請?懶人包一次看:
超微(AMD)在數位匿名網友於線上論壇爆料後確認,該公司決定裁減 4% 員工,以便將資源投入「成長力最高的機會」。
根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雇主要定期對在職勞工實施一般健康檢查,如果公司未提供健康檢查或勞工未參加健康檢查,皆會被處以罰鍰。
全球各國普遍都有勞動力失衡的現象,而台灣的缺工現象更是從服務業一直蔓延到各行各業。企業該如何因應勞動力失衡?
Z世代認為刻板印象已經影響了他們找工作和職場發展。超過3成表示,年輕人容易被貼上懶惰和不忠誠的標籤。研究顯示,各世代對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差異不大。
身為數位原住民,Z 在新科技技術的適應力上具備天然優勢,尤其是生成式 AI 和延展實境等新興科技。調查發現,高達 70% 的 Z 世代經常使用 AI。
台灣勞動人口首度跌破7成,退休潮即將來臨,勞動市場面臨嚴重缺工壓力。隨著老年人口持續增加,扶養比不斷攀升,社會福利與醫療長照資源需求激增。
管顧公司公開《2024 台灣薪資指南》,囊括高科技製造業、半導體業、金融業等 9 大產業,並列出各產業內的職位及薪資。
高達 83% 的一線 Z 世代員工在工作中感到倦怠,遠高於總平均的 75%,更有超過三分之正考慮離職!專家:給年輕世代「掌控感」,是最好的留才方式。
「健康經營」除了和員工福利有關,也會影響職場的氛圍和事業的成敗,所以主管要先注意員工生理而非心理狀態。
富比士(Forbes)近期公布「2024 最佳雇主排行榜」,IKEA 排名第 8。令人難以置信的是,IKEA 近幾年還曾因為過高的離職率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