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創辦人有著固定的作息,午餐也吃得十分簡單,因為他認為若吃得太飽、太豐盛,反而會讓腦袋的運轉變遲鈍,影響工作效率。
確認部屬的工作,是主管的職責;而盡可能減輕主管的工作,則是部屬該做的事。能幹的部屬懂得減輕主管的工作,不僅能讓上司感受到你的貼心,也會對你青睞有加。
不少上班族身心疲勞的主要原因,在於 4 個字 ──「不、會、偷、懶」。別急著吐槽,先聽我說一件真事。
百度的高層主管曾說:「我從來不相信把辦公桌弄得亂七八糟的人,會是優秀的員工。」現在就抽出 10 分鐘,用 4 個步驟讓辦公桌煥然一新吧!
根據《零錯誤》,人們所犯的錯誤中有75%源於無知。無知會讓我們未明瞭局勢做錯決定、做白工,花更多時間精力來彌補過失。
與客戶相約,晚5分鐘應該沒關係?公司規定不能用免費雲端存機密資料,違規一次不會被發現?這些明明有迴避的對策,卻因自作聰明、便宜行事,可能付出巨大代價。
很多人來到公司上班,第一個小時往往會被雜七雜八的瑣事浪費掉,遲遲進入不了工作的狀態,但高效人士的做法是:活用每天上班的第一個小時。
雖然工作本身就不是易事,需要花許多腦力和心力,但也要注意是否有一些「職場壞習慣」正在把你的掏空,讓大腦無法得到適當的休息。對抗工作倦怠的3個做法
主管想知道遠距辦公後每個人做了哪些事,要求員工寫工作日誌,每天都要以小時為單位紀錄,員工只覺得不被信任。這對管理有幫助嗎?
回到辦公室後,同事會害我分心怎麼辦?《世界經濟論壇》建議,以下 3 種做法可以幫助工作者降低干擾、儘快重新適應新辦公室。
成功人士每天都會寫清單。各行各業的執行長、經理人與高階主管都有寫清單的習慣。不管從事哪方面的工作,清單都能成為你的一大助力。
年度工作報告要如何準備,才不會像流水帳?張忠謀用「時間框架」,講完台積電各階段的「趨勢變化」、「事件發展」以及「進展步驟」。
職場各個環節與流程不斷數位化,但工作上使用這麼多數位工具,我們真的變得更有效率嗎?企業應如何避免同時使用過多溝通管道,使員工「數位超載」呢?
1977年成立的穩立,一半業務為室內燈光、音響、視訊、環控等系統安裝與規畫;另一半業務負責演唱會、戶外活動音響系統,一年約負責200場演唱會音響燈光系統,包辦台北小巨蛋5成活動。
把事情做對、做對的事,你擅長哪種?一流菁英的高產出法則:設定目標時,先自問「我能貢獻什麼?」,評估自己的工作價值。
做得多不代表做得好,身為知識型工作者,必須思考如何找出工作中最具槓桿率的方法,才能以最小輸入獲得最大產出,並且打造自己的高效工作術!
和客戶討論過後,以為自己已經了解客戶的需求,結果資料來來回回改了又改,客戶還不滿意?其實問題出在撰寫者對資料整理的2個迷思。
規畫了自己的一天行程,待辦事項的達成率卻很低嗎?原因就出在:這份行事曆本來就是不可行的!
回覆 Email 已經是職場走跳的必備技能,當遇到一些棘手狀況時,究竟該怎麼回覆,才不會失禮,又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這麼多的選才標準,為什麼寶潔公司在晉升主管職時,考慮的是這個人「會不會寫備忘錄」?而備忘錄寫得好,又跟管理能力有什麼關係呢?
你的機會往往被工作中的「小事」拖累嗎?職場新人不可缺少的的菁英思維:做萬分之一的準備。
請 3 個幫傭來打理你的生活瑣事,你覺得值得嗎?我們都知道時間就是金錢,卻沒想過時間才是你最有限的資源。讓亞洲富豪告訴你,他的時間交易準則。
你是否用遍所有時間管理方式,下班時卻還是發現待辦清單上還有一長串任務沒完成?找出自己為什麼容易拖延的主因,靠對的技巧根除病魔!
為什麼亞洲人的數學,比歐美等西方人好?原因與記性、懂不懂死背無關,而是隱藏在亞洲人腦中的先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