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刀畫起來,熱騰騰的 2021 請假攻略來了。怎麼排才能放個過癮?快來看。
二次遲到,是工作處事上常見的一個毛病。常看到一些人,已經過了約定時間仍未見蹤影,也沒有任何訊息,還要等對方聯絡他,才回覆會遲到,很要不得。
很多老闆會有這樣的迷思,本來祕書只是協助的角色,久而久之,卻變成由祕書來排行程,老闆是照著祕書的行程在走,並不是根據自己的行程在走。
《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作者於書末彙整使用「番茄鐘」的基本原則,總共 17 條,幫你一次看懂。
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以為,番茄工作法就是劃出 25 分鐘的工作時間,和 5 分鐘的休息,如此而已,等到嘗試後才發現,沒想像的簡單!
在壓力大到生活逐漸失序時,給自己空出一個禮拜,專門用來執行一些生活的待辦事項。
一天下來開了 3 場會、回覆 40 封郵件,但是睡前回顧之後,卻發現今日沒有達成進度?關鍵其實不是時間太少,而是沒把時間用對地方。
瞭解你自己」這句古老的智慧之語,凡人極難做到。但是,只要你願意,任何人都可以「瞭解自己的時間配置」,繼而做出貢獻,締造績效。
到了年底,又是準備新一年筆記本的時刻。雖然可以買現成的,不過裡面可能少了些自己需要的特別頁面。喜愛做手寫筆記的朋友,或許需要自己列印,推薦你這11種。
團隊中有工作狂,會對同事和工作都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必須要懂得隔絕、改善這些工作習慣,才能創造更有生產力、正向的工作環境。
我們應該把大腦最有活力、最容易專注的兩小時,拿來進行高難度思考,處理最重要的事,才能讓大腦發揮最大效益,確實提升工作效率。
上班前花五分鐘,規劃當日工作重點。工作時每小時花一分鐘,重新聚焦。下班前花五分鐘,誠實檢討並反省自己。每天只要 18 分鐘,就能幫你完成正確的事。
子彈筆記術中最大篇幅,是用來記錄每天行程、待辦工作與想法的「日誌」。在這裡會用上子彈筆記術中最具特色的功能:符號系統。它們最主要的目的是協助釐清某件事情或工作的性質,以及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說未來的目標總是太過遙遠、難以想像,每天的待辦事情卻又追著自己跑,那麼月誌在《子彈思考整理術》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眼中就是一個可以幫自己豎立里程碑、稍微喘口氣的空間。
卡洛發現寫下腦袋中的想法,有助於自己盤點手頭上的任務,知道應該優先處理哪些事情。最後以這套筆記術中,類似子彈的黑點符號命名為「子彈筆記」。
在商場上的「體貼」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上司、顧客或其他共事夥伴的工作時程。 這裡所說的「掌握工作時程」,指的是事先了解 「對方的優先順序」。
認真說起來,我們並無法「管理」時間,時間每分每秒都在流逝,它不像一般的資源可以生產、儲存與組織。我們真正能管理好的,其實是自己看待時間的意義,在組織中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如何善用自己的單位時間?如何經營時間獲得更多收益?
大腦肌力就像其他的肌肉一樣也會疲乏。決策除了消耗腦力以外,再小的決策也會干擾敏銳的思緒。頂尖高手會盡量避免消耗精力的雜務,包括一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例如決定穿什麼款式的襯衫。
很多書籍或文章,都會教你制定一套完美的行程表,將你的一天發揮到最大值、開啟超高效率。事實上,並沒有一套所有人都適用的「完美」行程表,每個人在不同項目上的產能跟時間管理都各有優缺點,適用 A 的行程表放到 B 身上可能是場災難。
通常談到時間管理,大家都會教你有效運用時間,將時間壓縮到最精簡、發揮最大值,尤其是工作,似乎不能浪費一絲時間,以免做不完。
各式各樣的會議、老闆交付的臨時任務、解決部屬需求,被這些行程塞滿一天,最後往往得靠加班才有辦法完成分內任務,這是許多初、中階主管的寫照。
大家都在課本上讀過班傑明 ·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事蹟,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政治家、科學家,更是美國開國重要元老。而富蘭克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呢?他在自傳中提到,他非常重視生產力,因此他才能身兼多職,在各領域表現傑出。
待辦事項清單滿載,但拖延症發作、不想工作時,明知道在浪費時間東摸西摸,仍然提不起勁。往往因為無感於時間流逝,不曉得失去什麼,如果能加以具體化,就能確切看到損失多少而鞭策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你以為頂尖領導人都是犧牲家人或是犧牲自己的健康,付出了相當代價,才走到「Time is on my side」的境界嗎?事實上,在頂尖領導人身上,並沒有忙碌的人特有的拚命及悲壯感。因為他們一邊享受眼前的「時間=人生」,一邊有意識地運用時間。